主页(http://www.pttcn.net):陕西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区域共享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 人类所有社会活动都离不开空间与时间。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依靠日月星辰来判断时间和方位。北斗星明亮耀眼,而我们也在仰望星空中迎来曙光,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正解答人类所需确定的空间和时间问题。 在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郭春喜看来,目前,仅靠天空上的卫星导航系统无法实现区域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服务,只有在地面建立一定密度和均匀分布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才能实现高精度的空间位置信息获取,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才能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仰望星空的同时更要脚踏实地。 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北斗位置服务平台 昨日,记者采访郭春喜时了解到,2016年12月,陕西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系统建设全面开展,于2018年7月底投入试运行。初步完成了打造具有陕西特色、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北斗位置服务平台的目标。 郭春喜告诉记者,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建成后,具备实时分米级、厘米级,后处理毫米级的导航定位服务能力,为全省各类用户提供统一、权威、可靠的导航定位服务。 同时,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实施提供跨区域的导航定位服务,同时构建新一代陕西省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及服务系统,为我省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智能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智能交通、精细农业、地震监测、气象预报、公共安全与应急保障等领域提供技术保障服务。 填补北斗导航“全国一张网”中心地带的空白 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从设计上来讲,与其他省份的地基增强不同,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充分利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优势,一次性建成以北斗卫星为主,兼容GPS\GLONASS\GALILEO的多模多频综合卫星导航服务系统,填补了北斗导航“全国一张网”中心地带的空白。 郭春喜介绍,系统的站点布设结合陕西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地理地貌特征等因素,并充分利用我省境内国家、地震、气象及邻省等已有基准站资源,站点分布均匀、密度合理,平均间距陕北为60km、关中为45km、陕南为55km。 从建设上来讲,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建设不仅达到甚至优于国家基准站建设标准,基础设施完善、设备配置先进。所有新建基准站都是地面观测站,具有独立观测室,其中48座具有独立院落。新建站均铺设专用通信光纤,配置专用防雷、供电、长续航时应急电源,部分偏远用电困难站点还安装了风光互补供电设备。所有站点安装监控及报警设备,专人巡查与维护,监控管理能力出众。 可提供跨区域统一无缝高精度导航定位 从服务上来讲,硬件设备配备国产北斗和进口GNSS两套接收机,软件管理系统国产、进口和自主研发三套并行,可以更大范围、更深入地为广大公众及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实现与甘肃、四川、宁夏、重庆、湖北、山西、河南、内蒙等多个邻省交界地区的数据共享传输,相互共享站点数达78座,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区域共享基准站网,可为陕西及周边地区提供跨区域、统一无缝、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服务。 同时,充分利用省地震局、气象局已有资源,实现厅局共建和资源共享。在全省均匀选择38座站点加装气象仪,实时反演全省范围的对流层模型及水汽含量,观测数据实时推送至陕西省气象局,为气象精准预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在地震预报和监测方面,系统可提供网络GNSS 监测手段,实时获取区域位移和形变,同时还可为突发应急,救灾减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对周围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等没有影响 记者了解到,我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系统建设工程从设计到实施整个过程都贯穿了“绿色”理念,是不折不扣的“绿色工程”。 项目选址从绿色角度出发,所选站址对环境影响尽量小,通常都选在荒地、闲置场地等非农业用地上,绝不占用耕地、林地,不跨越各类红线,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其中,秦岭站位于陕西周至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自然环境独特,森林植被茂密,生态系统复杂多样,野生动植物繁多,是秦岭大熊猫保护最具价值的区域。站点选址历时大半年,最终通过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并得到国家林业局行政许可批复。 站点建成后,仅安装低功率测绘专用精密仪器、计算机等装备设施,不会产生大气、水资源及噪声污染。除建设期对环境的短时轻微干扰,基准站后期运营对周围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等没有任何影响。 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在全省形成了以永久基准站为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系统。基于系统的网络实时动态定位,不用寻找控制点和架设基准站,减少作业准备时间,有效缩短测量周期,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人力资源和设备投入大幅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明显下降。 为陕西省“三个经济”发展提供硬科技支撑 “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建设用时仅一年半,在全国省级基准站网建设中效率最高,用时最短,并且做到了高效与优质并重。”郭春喜表示,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的建立,实现了我省空间信息获取技术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的跨越,将加快陕西省产业优化升级,有效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资源共享与经济合作,为陕西省“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硬科技支撑。 随着陕西北斗基准站系统的深入推广,该系统在交通运输方面,应用于重点运输过程监控、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行车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等领域,实现车辆动态监管,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和道路运输安全水平。 智慧农林方面,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监管平台,实现农机远程管理与精准作业;生态保护方面,研发新型追踪仪器,绘制迁移路线图,实现动植物跟踪与监控,为研究和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技术支持。 减灾救灾方面,受灾地区利用北斗短报文功能,及时上报灾害位置、突发灾害信息及灾区救助信息等,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北斗终端进行救灾物资的查询管理和监控,大幅提升全国救灾物资管理与调运水平。 在大众应用领域,北斗的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广泛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康乔娜)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李俊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