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管鲍:开放、创新,海能达助力现场应急通信跨越式发展 海能达宽带系统产品线总经理管鲍博士接受环球专网通信专访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公共卫生应急、四川木里和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防汛抗洪、地震和地质灾害……接二连三的应急事件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也对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聚焦应急指挥迫切需求,提高保障能力”成为各地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不平凡的2020年,海能达攻坚克难,推出业界领先的应急通信新品和解决方案,助力应急保障能力的全面提升。近日,环球专网通信有幸采访了海能达宽带系统产品线总经理管鲍博士。在访谈中,管鲍博士全面阐释了海能达在应急通信行业中的先进技术,重点介绍了海能达今年在应急通信产品和解决方案方面的创新,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这些洞见和实践对于应急通信的发展大有裨益。 一、提升现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是当前的迫切需求 应急通信保障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涉及各级部门之间的通信多个环节,其中提升现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是当前最为迫切的需求之一。 管鲍博士指出,应急事件在时间上具有突发性,地点上具有随机性,在缺乏基础设施支撑的情况下,现场应急通信设备需要具备部署快捷、组网灵活、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等特点,适应各种应用场景,最大程度减少一线作业人员的负担,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自组网技术能够较好地满足上述要求,自组网产品已经成为目前现场应急通信保障必不可少的装备。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行业内自组网产品缺乏统一的标准,性能参差不齐,大多数产品的实际效果与实战要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管鲍博士表示,基于国际主流的技术体制,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将会有利于自组网产业的壮大,显著提升自组网产品的实战性能,在国际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国产安全可控也是产业标准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海能达一直坚持国际主流技术体制,结合应急实战的特点,自主创新,携手业界厂家共同致力于构建统一的行业标准,壮大产业链,促进现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技术创新促进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飞跃式提升 2018年底,海能达率先开始采用国产智能终端平台研制第二代现场应急通信产品,相比上一代产品和目前业界同类产品,第二代产品具有集成度高、处理能力强、兼容4G/5G先进技术等优势,功耗低、体积小,轻巧便携、方便易用,容易进行功能扩展。 上半年,海能达克服疫情等诸多困难,推出业界领先的应急通信产品,在自组网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在波形上,海能达坚持采用性能更好、难度更高的4G、5G主流技术体制,通过环境感知、链路感知、网络感知和业务感知等智能化功能构建领先的认知自组网技术,显著提升产品的抗干扰能力,无线传输更稳定,网络拓扑更灵活,更好地融合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业务,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质量。”管鲍博士解释到,并重点介绍了下半年即将推出的三款重磅创新产品。 (一)宽带自组网多模终端——PNE380 PNE380是海能达⾃主研发的集语⾳、数据、视频等多媒体业务为一体的全新宽带自组网手持终端,该终端的最大亮点就是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整机重量288g,仅略重于手机(普通手机重量一般在200g左右),尺寸和外观与传统对讲机类似,待机时间超过30小时,以其轻薄、小巧的特性填补了手持自组网终端的行业空白。 管鲍博士指出,尽管体积小、重量轻,但是PNE380的功能非常强大。首先,PNE380支持自组网和蜂窝网两种工作模式,根据现场需求,灵活切换,比一般自组网设备应用更广泛。其次,PNE380支持U和L两个频段,自动扫频、自主选频,比传统的单频段设备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最后,得益于兼容4G、5G的超强信号处理能力,PNE380的解调性能非常强,发射功率虽然只有0.5W,但是在不采用特殊天线的情况下,单跳视频传输距离可达1.4公里以上,甚至超过了一些大功率自组网设备的传输距离。 PNE380内置8个A53核心处理器和强大的音、视频处理器,支持安卓和国产移动操作系统,接口丰富,功能扩展便利。除了高清视频业务以外,PNE380的话音质量非常好,利用PoC软件也能够提供集群、多方会议等语音业务,一台设备满足用户多种业务的需求。管鲍博士表示,下半年海能达还会推出更多自组网智能终端,进一步丰富产品形态,提升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战性能。 除了终端整机以外,管鲍博士指出海能达也提供模块、板卡集成业务,非常乐意与合作伙伴联合研制更多的创新产品,通过跨界合作,促进技术、产品和方案的创新,构建更加开放的生态环境。 (二)自组网布控球 布控球是应急布控场景下常用的视频采集装备,在消防、公安、能源等行业应用广泛。目前业界的布控球一般采用公网进行视频回传,但是在很多应急环境下没有公网或者公网产生拥塞,导致布控球的视频无法实时回传到各级指挥部门,影响应急保障的决策。 为了解决这个实战问题,海能达联合合作伙伴,将自组网模块嵌入到布控球底座中,即使在公网拥塞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自组网将布控球的视频回传到现场指挥部,显著提升布控球的实战性能。 管鲍博士介绍到,为了利旧,海能达联合合作伙伴研制出带自组网功能的通用型布控球底座,可适配业界大多数布控球产品。一体化设计,安装方便,不需要改动原有的布控球就可以增加自组网功能,性价比高。同时布控球底座也可以和PNE380、背负台、车载台等自组网设备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了整体方案的实战能力。“布控球底座是安防视频与无线通信之间跨界合作的经典案例,为我们进一步构建开放、创新的生态圈提供了信心和动力!”管鲍博士总结到。 (三)“粘贴式”通信小盒子 无论是背负设备还是手持、佩戴设备,都会增加一线作业人员的负担,而且人体的移动、阻挡,也会影响通信设备的性能。考虑到现场应急的特点,海能达和合作伙伴创新地提出了“粘贴式”通信设备的概念。 管鲍博士解释到,“粘贴式”要求通信设备足够轻巧,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可以将通信设备临时“粘贴”到墙壁上、灯杆上、无人设备上,甚至是树木上,可以解放作业人员的负担,同时也可以将通信设备粘贴到高处,保障设备的中继通信性能。 管鲍博士拿出一台即将发布的“粘贴式”小盒子,整机重量400多克,通过万能贴,可以轻易地贴附到墙壁、灯杆等基础设施上,回收方便,而且万能贴也可以多次使用。客户给这个小盒子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外号叫做“口香糖”。小盒子接口丰富,根据需要可以增加AI边缘计算模块或者物联网模块,进一步提升处理能力,扩展应用场景。 三、5G技术促进应急通信全方位跨越式发展 不断更迭的技术是推动应急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动能,作为新基建的排头兵,5G在应急领域的应用前景如何?管鲍博士表示,5G技术在应急通信领域具有重大机遇,但是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应急管理包含事故发生后的处置和平常的事故防范两个方面,需要平战结合。日常事故的防范需要融合物联传感、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新技术,而5G定义的海量连接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了智能物联网的应用,为消防、安监等应急职能部门的日常监控和防范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撑。 其次,在现场应急救援领域,5G的高吞吐率、低时延等特性,可将现场更详尽的态势信息回传到指挥中心,提升决策的效率,减小事故损失。 再次,5G进一步完善了D2D技术,并广泛应用到了车辆网、无人智能设备联网等应用场景。管鲍博士指出,5G将不断完善3GPP体制下的自组网技术,促进生态链的不断完善,海能达一直坚持采用3GPP主流的自组网技术,并且随着标准的演进不断升级产品。相信5G在未来以无人机、无人车为基础的天地一体化、人机协同现场应急保障中将会有非常巨大的应用空间。 5G的工作频段相对较高,覆盖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应急处置的环境一般较为恶劣,要求通信设备具有较强的覆盖和穿透能力,这应该是5G在应急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 “5G技术会促进应急通信全方位、跨越式的发展”,管鲍博士表示海能达将抓住5G机会,进一步加强创新,深化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应对挑战,推动5G在应急领域的应用。 四、发展面向未来的应急通信体系 应急保障是各国重点关注的领域,我国于2018年成立了应急管理部,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面向未来,海能达将从指挥调度、融合通信平台以及无线通信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规划,不断创新,积极参与下一代应急通信体系的建设,为应急保障提供技术先进、实战能力强、性价比高的整体解决方案。 管鲍博士表示,无线通信是应急通信保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海能达e-Fusion现场应急通信方案已经在海内、外市场实现规模化商用,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随着更多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海能达现场应急通信产品会向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实战性能,同时通过模块集成业务,构建更加开放、创新的生态,促进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除了现场应急通信以外,应急救援、公共安全等部门还需要一张覆盖范围更大的无线通信专网,用于大范围的重大安保、应急处置的保底通信,以及日常监测、监控的信息传输。针对这些需求,管鲍博士指出,海能达在1.4G政务专网、340MHz警用无线图传专网上都有多年的积累,是公专融合、宽窄融合的积极践行者,提供“屏”“管”“端”的全融合解决方案。未来,海能达将进一步推出利用新技术,结合应急行业需求,联合合作伙伴不断创新,提升网络的覆盖能力,降低建网的成本,更好地服务于各行业的应急保障。 最后,管鲍博士强调,海能达将重点关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应急领域的应用,利用5G等技术进行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创新,加强产业合作,共同推动应急通信产业发展壮大。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张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