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无线电发烧友现代通信世界里的守旧者,也是守护者! 还记得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那些嘀嘀嗒嗒的脉冲发报声吗?无线电曾是战争世界里的幻影战士,在通信如此发达的世界里,无线电似已退出舞台的追光灯中,可仍有人对其痴迷热爱,他们在享受着嘈杂世界当中独属于他们的声波—— 尽管当下网络和电子通讯极其发达,但有一种通信方式在我们的城市里从未消失,甚至还有扩大的趋势,它就是业余无线电。在出现危机和自然灾害时,无线电是唯一能够使用的通信手段。 正如有人迷恋单反、有人迷恋网游一样,无线电作为一种有些许“偏门”的兴趣爱好,在外人看来充满了神秘感。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大约有业余无线电爱好者6300万人,中国有700多万人,哈尔滨有500余人。本周,记者走访了我市一些业余无线电发烧友,分享他们神秘而阳光的爱好。 灾难来临时 曾大显身手 69岁的姜杰老人对无线电痴迷了大半辈子,称得上是资深无线电爱好者。上小学时,他就喜欢无线电,中学时还特地去国防体育俱乐部组织的培训班学习无线电,工作后也没离开过广播和电台,退休后,更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玩无线电上。 从姜老略带自豪感的描述中,记者可以感受到无线电的些许魅力—— 9·11事件后,美国纽约地区的常规通信前所未有地瘫痪,固定电话、手机、传呼机和网络都无法使用,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第一个向有关部门报告了当时的情况; 汶川地震时,震区手机没有信号,也是无线电爱好者第一时间向政府通报情况; 一次,中日两国运动员联合攀登喜玛拉雅山,遇恶劣天气手机通信中断,一位日本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电台听到了运动员的求助,及时帮助他们与登山大本营取得联系并展开救援,避免了灾难的发生。 姜老介绍说,持有执照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遍布全世界,他们被准许使用更强更有效的无线电通信方式,这是发生灾难后唯一可靠的通信手段。因为无线电通信方式是单工的、电台对电台的通信,避免了通信中需要网络支持带来的问题。 业余爱好 有些“烧钱” 49岁的老宋玩无线电已经10年了,家里置办了三个电台,每晚收听并与世界各地的爱好者们在空中交流技术,是他最大的乐趣。老宋说,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国外被称为“Ham”,翻译成中文为“火腿”。别看他们是“业余爱好”,可是每个人家里都有天线、电台,装备一点儿也不“业余”。他们通常会购买或收藏各种业余电台通信设备,以追逐远方的各种其他业余电台并与其联络,也会把研究各种无线电通信技术作为乐趣。老宋总结,这是一种有些“烧钱”的爱好,因为一个电台多则十几万元,少则也要三五千元。玩家们还会经常到野外去架设短波电台,发出自己的呼号,要的就是那种氛围。 老宋说,想踏入无线电的生活,爱好者必须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并通过所在国家的测试,才能领取到业余无线电执照,同时领取政府颁给的一个全世界唯一的呼号。只要报出这个呼号,就可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资料库中查到他的个人信息。而想拿到执照,必须学会业余无线电的专业术语,那是由26个英文字母组成的很多个短语,只有使用术语才能在电台里跟爱好者们进行空中交谈。 “五五节”是特殊的“空中大会” 世界无线电联盟专门为全世界的无线电业余爱好者规定出了专用无线电频率,允许他们在这些合法频段内相互联络。他们的通信模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语音联络,再高级一点儿的有数字通信、无线图传等联络方式,最复杂也是最高级的就是充满了神秘色彩、通过“嘀嘀嗒嗒”的脉冲音频信号实现的莫尔斯码联络,就像我们在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看到的,抗战期间“红色电波”与日寇斗智斗勇的故事那样。 姜杰老人介绍,在全世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的空中联络中,需要交换双方的业余电台呼号、信号报告、电台型号等必要信息来完成一次完整的联络。联络之后,爱好者们还会相互寄送自行印制的通联证明卡片,来纪念和收藏。5月5日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自己的节日,也称为“五五节”。每到这一天,我市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便聚集起来,一起到野外架设短波电台,与全国和全世界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召开“空中大会”,发出“五五节”的呼叫电波,共同庆祝。如今,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通过掌握无线电应急通信技能,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民间应急力量。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陆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