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70年变迁光影留痕之三|业余无线电爱好者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全世界非常普遍,他们不是专门从事无线电工作的,却掌握了一定电子技术的学习、制作和使用能力。中国的业余无线电活动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近百年来,在数代人中间造就了大批心灵手巧、热爱科技、不畏挫折的优秀技术人才。 1963年5月,新华社记者摄于戴埠供销社五金柜台 图中戴着耳机,专心致志听收音机的就是这样一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他叫蔡永华,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退休前在戴埠中学当老师。1963年5月1日,当时还在扬中县做化学老师的他趁着五一假日,拉着新婚妻子兴冲冲地来到戴埠供销社五金柜台前,因为这儿有他心仪已久的单管收音机。蔡永华指着老照片向我们介绍说,站在他身边的是他的妻子,另一位是营业员丁佩琴,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新华社当时的一位约40岁的摄影记者。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 谈及自己当时对收音机的热爱时, 眉宇间仍是往昔少年般的喜悦, 当时收音机不普及,有无线电兴趣的人会去买一些元器件,自己组装最简单、最简陋的收音机,当时叫矿石收音机,戴耳机听,还必须要拉一个外接天线。 蔡永华说 矿石收音机的组成很简单,灵敏度也很差,只能收到信号发射频率比较大的电台。当问及当时是否在柜台买单管整机回去时,他摇了摇头说:“我是去现场听效果的,果然是比矿石收音机要好多了。我听得好就回去买管子自己装。” 购买三极管 当年拿着每个月44.5元工资的蔡永华,毫不犹豫地花了28元买了一个三极管,但后来因为经济跟不上了,自己的无线电兴趣只能止步于三极管的调试安装。 “那些可是我的宝贝,别人碰都不让碰的。我听电台播送的新闻,当时只有中央台和江苏台。每天都要听到晚上12点钟,我妻子也拿我没辙,只好和我说别把工作废掉就行。”他笑着和我们说,眼里一半是自豪,一半是可惜。 老一代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探索与进取,为中国无线电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民间活力,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资料。现在不要说矿石收音机、单管收音机了,甚至连终极版收音机的身影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电脑、手机等高新科技产品。 如今身处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变化出现,年轻一代总会不自觉地身陷追逐时尚的潮流中,不断更换着新一代电子产品,但就对无线电的摸索和研究的用心程度,似乎与老一代人的顽强执着,再也无法比肩同行了。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李俊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