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寻迹二战飞机无线电通信天线

时间:2016-02-19 来源:网络 作者:BH4WUO 点击:

无线电通信天线在二战之前已得到较大发展,根据这一时期的天线发展情况,基本就可以分析出二战时期飞机上可能使用的天线类型。

1894年,俄国人波波夫在组装电磁波接收机的实验时无意中发现,在检波器上搭接一根导线,可以显著提高检波器的接收灵敏度、增强接收能力,通信距离也有明显增加。

这根导线应该算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根天线

数月后,意大利人马可尼在发射机火花隙的一端连接了一大片金属并将其挂在树上,火花隙的另一端连接在大地上。发信机的发射电波强度增加了数倍,收发距离达数公里。并于1899年成功实现了无线电波跨越英吉利海峡的应用。

马可尼被公认为GP天线(垂直天线)的发明人

之后天线发展中的另一个突破是由戴柏(Diogenes Dipole)根据跷跷板平衡原理创造的。将一条导线连接在发射机的外壳,另一条导线则连接到发射机的输出端,并把两根导线对称摆开

就成为了双偶极天线(Dipole Antenna)

1923年,根据不同重量物体在跷跷板上可通过调整支点达到平衡的原理,发明了温顿天线(Windom Antenna),并于1929年由Loren Windom(W8GZ)将其发表在美国的《QST》杂志。

寻迹二战飞机无线电通信天线

Loren Windom(W8GZ)

温顿天线其实是偶极天线的变形,其与普通偶极天线的区别是馈电点在偏离中心约17%的位置。温顿天线的这种馈电方法有利于阻抗匹配,使得其可良好的工作在基本谐振频率的偶次倍数上,并且不需要使用天调。

20世纪20年代,天线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是由日本的八木秀次和宇田太郞两人发明了八木天线。八木天线由一个有源振子(一般用折合振子)、一个无源反射器和若干个无源引向器平行排列而成的定向发射天线。八木天线具有很强的方向性,比偶极天线有很高的增益,可用于测向、远距离通信。

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线天线之外,还出现了一种喇叭、抛物面反射等形式天线。抛物面天线由较大面积的反射网和反馈源组成,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较高增益。

在当时,这类天线主要是用于雷达探测

由上述分析可知,抛物面天线和八木天线的结构十分复杂、体积非常庞大,因此不适合安装于一般的战斗机,但德国曾将八木天线安装于BF110G、ME262、JU88等飞机,利用天线定向特性实现夜间飞行导航。

寻迹二战飞机无线电通信天线

德国BF110G夜间战斗机

限于二战期间当时所能够使用的无线电波频段(最高频率至超短波频段),GP天线尺寸较长,因此也不适于飞机上使用。

寻迹二战飞机无线电通信天线

德国ME262B-2A夜间战斗机

偶极天线和温顿天线由于其结构简单,特别是温顿天线由于其良好的谐振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战机上,直到喷气机时代才光荣退休。

寻迹二战飞机无线电通信天线

德国JU88夜间战斗机

二战时期,各大参战国的主战飞机均使用了温顿天线,如日本A6M2“零式”战斗机、苏联LaGG-3战斗机、英国MK1“喷火”战斗机、德国Fw190“透明纸”战斗机、意大利MC205“猎狗”战斗机、美国F6F“地狱猫”、P51“野马”战斗机等。

寻迹二战飞机无线电通信天线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陈晓亮)
本文标签: 无线电

相关文章

中国集群通信网,国内首家集群通信专业网站。

Copyright © Ptt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集群通信网 对讲机学堂 对讲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