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0-09-01 来源:网络 作者:中智科博 点击:

“十三五”应急体系规划工作已接近尾声,“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工作在国家层面、各省市层面正陆续启动,国家“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设计对于全国未来五年应急管理工作、地方省市规划工作及具体实施具有重要引领性和指导性。在全面贯彻十九大报告,落实防灾减灾救灾的要求,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建设的基础上,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指导下,国家“一带一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都对应急管理事业提出了挑战和机遇,也给国家“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编制设计指明了方向和工作重点。“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应聚焦“14+8”即十四个重点任务、八个重点工程。

一 - 主要建设任务

主要建设任务包括14个方面,即应急哲学理念变革提升体系建设、应急文化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队伍体系、应急科学与工程整体能力建设、应急科学基础体系建设、应急关键技术体系建设、应急工程系统体系建设、应急产业体系建设、应急综合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生命安全保护体系建设、应急管理法规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处置灾种体系规律建设、建立健全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等。

1 - 应急哲学理念变革提升体系

加强应急哲学理念变革体系研究,推动并转变应急服务理念体系建立。建议相关部门牵头,联合有一定应急教育基础的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设置专项开展应急哲学思想体系、应急服务理念工作模式及试点工作。

2 - 应急文化体系建设

应急文化体系建设包括应急科学文化、应急技术文化、应急工程文化、应急产业文化及应急管理文化等。建议依托应急、文化安全相关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应急文化理论体系探索及工程示范研究。

3 - 全面强化应急教育体系

应急教育体系包括基础教育、培训教育、学历教育、知识更新教育及科普教育等。建议多个部门联合攻关,全面加强应急基础教育;应急培训教育模式、资质标准;建议依托有一定办学基础的应急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联合组建应急教育类大学、高职及中职办学机构,探索应急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理论体系及办学试点工作;开展应急知识更新教育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建设及示范点工作;组建应急科普基础研究科研机构,开展科学有效的应急科普基础理论、知识传播工作,探索精准的应急科普知识生产渠道,挖掘应急科普走入基层群众的有效路径及模式。

4 - 建立健全应急队伍体系

应急队伍体系主要针对不同类型应急队伍来说,这里将应急队伍类型划分为应急队伍、救援队伍及立体化应急(救援)队伍等。建议加强队伍基础理论、实训科目及配套实训平台建设工作。

5 - 应急科学与工程整体能力建设

应急科学与工程整体能力包括应急科学能力、应急技术能力、应急工程能力、应急产业能力及应急管理能力等。五种应急能力与突发事件发生演变过程而采取的应急四阶段措施,即突发事件预防准备、监控预警、处置救援及恢复重建,其所形成的能力,即预防与准备能力、监控与预警能力、处置与救援能力、恢复重建能力,构成了横纵矩阵,体现了应急综合管理业务能力。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建议加强应急科学基础研究工作、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强应急资源共享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应急指挥与预案演习理论、标准及实训实验基地等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探索集物理世界、网络世界与内心世界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科学与工程整体响应能力体系化建设工作等。

6 - 应急科学基础体系建设

应急科学基础体系包括基础理论体系、基础实验体系以及其它相关支撑科学。建议相关部门牵头,设置国家层面应急科学基础研究科研机构;鼓励科研院校开展应急科学基础研究办学试点和相关研究方向,并出台配套政策;设置重大专项开展应急科学基础体系研究。

7 - 应急关键技术体系建设

应急关键技术体系包括通用技术、应急专业(行业)技术两大类,从而形成面向实践的应急技能体系。建议相关应急企业牵头,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共同组建国家应急关键技术研发机构,开展针对重大灾害的应急关键技术研究,并出台配套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常见频发灾害应急关键技术研究,并出台配套政策。考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在应急关键技术体系建设中运用。

8 - 应急工程系统体系建设

应急工程系统体系包括应急实体工程、应急虚拟工程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建议政府牵头,联合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开展重大应急工程原理、工程伦理基础研究及若干试点工作,并出台配套政策。

9 - 应急产业体系建设

目前对应急产业概念、类型及功能定位等存在很大认识盲区,需要深入探索,将应急产业体系包括应急装备产业、应急保障物资产业、应急服务产业及生物搜救产业等。建议进一步开展应急产业概念、类型及功能定位基础研究,同时考虑适时将生物搜救产业纳入应急产业目录中,并出台配套政策。

10 - 应急综合管理体系建设

应急综合管理体系包括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企业(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社会(综合灾害、紧急情况)应急管理等。建议进一步转变应急工作理念,由管控型到服务型转变;探索政府应急服务、企业属地治理及公众社会动员三种不同层级、导向的防灾减灾救灾的组织体系和方法。

11 - 进一步完善生命安全保护体系建设

未来安全工作不仅限于国土范围的陆海空尺度,还要考虑全人类及太空安全尺度,既着眼国家安全利益与人民安全利益相统一,也要综合考虑人类命运与太空生态空间相统一。这样认识理念上,应急体系规划工作中的生命安全保护体系建设囊括国家安全利益、人民安全利益、涉外安全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太空安全等。建议进一步探索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科学应急的生命安全保护体系建设工程。

12 - 应急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应急法律法规体系包括未来“1+4”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以及其他相关政策建设。建议进一步探索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科学应急的应急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工程。开展保险业介入应急工作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及试点工作。

13 - 进一步加强处置灾种体系规律建设

突发事件应对法将处置灾种划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生产事故、突发卫生事件及社会安全事件。研究国内外突发事件不同角度、不同标准分类;研究中医学理论的将人、自然与社会的三重关系划分,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等,依据三重关系划分突发事件类型:自然灾害、人为灾害、身心灾害,研究其基本科学规律,进一步丰富并推动处置灾种体系规律建设。建议进一步探索有利于科学应急的灾种体系规律建设工作。

14 - 建立健全应急信息系统平台建设

应急管理业务工作涉及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不同行业领域,而不同行业领域信息完善和融合,对预防和应急工作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应急科学与工程整体能力支撑下,亟待建立不同行业领域的具有信息监控预警等功能集成的应急信息系统平台。

二 - 重点工程

“十四五”期间,在整合现有应急资源的基础上,以重大应急科学问题及应急工程技术为突破,着重强化应急科学与工程整体能力,提升应急综合管理能力,从实际出发,重点抓好8项整合性、全局性的重点建设工程。

1 - 应急科学基础实验体系整体设计平台

依托已有一定办学、科研基础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联合研发,建立健全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应急科学基础理论与基础实验平台,对于支撑应急管理业务工作非常急迫。

2 - 应急共性关键技术体系开发

依托已有一定办学、科研基础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联合研发灾害事故(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消防等)应急共性关键技术,尤其救援安全保障措施要作为重点攻关。研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急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中的应用及示范工程。

3 - 应急工程(训练基地)规范化标准化

依托已有一定办学、科研基础的科研院校及若干救援训练基地联合开展应急工程(训练基地)规范化标准化课题攻关及示范工程。

4 - 应急产业功能演变基本规律及示范工程

依托不同规模层次的应急企业,联合相关的科研院校开展应急产业概念界定、类型划分、功能定位等基础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索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理论与实践工程。

5 - 应急管理综合统筹优化智能信息化设计

依托相关机构开发并建立能支撑国家应急工作的应急资源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兼具安全性的共享平台,体现业务连续性思想,实现平台基础设计、工程化转化的整体连续性运维。

6 - 组建中国应急科技大学建设工程

依托有一定办学基础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联合组建中国应急科技大学,中国应急科技大学设置主校区、布局全国的若干分校区。该大学办学目的是攻关应急科学基础、应急关键技术瓶颈等。办学定位是应急学历教育、培训教育、科普教育等,目的培养专业化、系统化的应急人才队伍。组建中国应急科技大学非常重要目标是推动中国应急科普教育事业。通过中国应急科技大学建设工程,带动一批服务基层,深耕基础,面向灾害实际的应急中职、高职、本科及研究生办学试点,培养一定体量的基层应急响应队、理论与实践兼备的现场应急指挥官队伍、引领基础前沿的研发人才。

7 - 基层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工程

应急工作落地在基层,基层应急工作关键要素之一是救援队伍建设问题,大力开展基层不同救援队伍组建、运维等工作,包括队伍训练基地、训练科目、师资队伍、运维机制等系统性工作研究。依托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工程等不同类型层次基地,建设一批基层专兼备的救援队伍。

8 - 应急设备和救灾物资储备设施建设工程

建设一批从国家、省、市、区县、街道乡镇等不同层级的兼具避难避灾功能的应急综合物资与装备储备库示范工程。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张楚生)

中国集群通信网,国内首家集群通信专业网站。

Copyright © Ptt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集群通信网 对讲机学堂 对讲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