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海康威视的王位保卫战:BAT华为入局,视频监控蛋糕怎么切? 据AI财经社3日报道,去年股价涨幅超过贵州茅台的海康威视,在资本市场之外也可以得意洋洋了。虽然在视频监控市场遭遇BAT巨头和AI独角兽的强势入侵,但海康威视也下了新注,手中最大的牌是“渠道"。而在这个渠道为王的市场,海康赢面很大。 和去年苹果发布会,首次演示刷脸解锁失败一样,海康威视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AI Cloud 生态国际峰会上,也发生了类似乌龙。 大会上,主持人邀请现场嘉宾上台进行“人机大战”,挑战海康威视人脸识别系统。挑战者可以用各种夸张表情,增加识别难度。此前,由于大会已全程采用刷脸入场,嘉宾照片信息早已录入后台系统。 10分钟内,4位嘉宾上台挑战,2人通过“扮鬼脸”成功避开人脸识别系统,现场气氛一度极为尴尬。 苹果发布会后,苹果特意为人脸识别“车祸”做出解释,将原因归结为误录入其他员工面部数据。而海康威视在生态峰会后并未对这个小插曲作回应。 实际上,人们由此发现,这家全球最大的“摄像头企业”、“视频监控大厂”打起了人工智能牌。 在峰会上,海康威视破天荒邀请了来自25个国家的2000多名客户、合作伙伴和媒体。 不仅如此,最近,社交媒体上出现了海康威视新媒体运营招聘贴,以往低调的企业把“擅长互动”写入了应聘要求里。 这一系列举动都在说明,这家传统神秘的全球视频监控大厂,正要与互联网巨头和AI独角兽们,打一场人工智能时代的攻守战。 老大哥与小弟平起平坐?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互联网巨头和AI独角兽的强势入侵。 在AI Cloud生态国际峰会上,海康威视CEO胡扬忠缓缓从一侧走上舞台。他戴着透明框架眼镜,额头敞亮,身着一套黑色西装内搭白衬衫,没有领带。对于不常出现在公开场合的胡扬忠来说,这是他的标配。 谈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胡扬忠直言,“有几分兴奋,也有几分恐惧。” 过去两年,人工智能热潮加持安防和视频监控领域,迫使一向较为封闭的安防行业打开城门。这让已连续7年稳坐全球视频监控市场龙头位置的海康威视遭遇威胁。 这位巨头此前曾一年新招了5000多人,连续10年研发费用在营收总额的7%左右,研发团队规模也是行业之最。 但人工智能新贵和互联网巨头的入侵,在人才、算法和市场拓展上,对海康威视形成全面威胁。 2013年10月,福州交警开始使用AI独角兽依图科技的智能车辆识别系统,“覆盖了三环以内的89路视频”。 随后,依图在公安系统引发蝴蝶效应。上海、武汉、深圳、济南、贵阳等地的项目接踵而至。在2016年,依图构建起15亿级人像库,支持超大数据规模比对。 依图创立于2012年,创始团队来自麻省理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高校。2017年5月完成3.8亿元C轮融资,核心业务包括智能安防平台、城市数据大脑、智慧医疗这些最热领域。 2017年安防展上,另一个AI独角兽旷视科技展台上的“全帧智能人像抓拍机”吸引了不少人围观,该摄像头能在单个画面中同时抓取到106张人脸。 “这是公安急需的,这一指标远也超海康威视的产品。”旷视科技CEO 印奇对AI 财经社表示。 2012年旷视成立,三位创办者均来自清华大学,2014年成为支付宝“刷脸”支付技术提供方,进入公众视野。马云曾在德国CEBIT展上演示该刷脸支付技术。 2017年,旷视科技拿下国有基金领投的4.5亿美元投资,这对其拿下政府项目有战略意义。 而成立3年的商汤科技,有150位深度学习方向的博士,今年4月宣布完成6亿美元C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集团领投,创下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融资纪录。 4月底,商汤发布智慧城市、平安城市解决方案SenseFace3.0和 SenseFoundry,将城市中千路以上的监控系统连接,对长达6个月的数据进行实时轨迹还原。 换句话说,你在一座大城市中找一个人的行为轨迹,已经不成问题。今年初,商汤科技借助该平台,仅用3小时就找回一位走失老人。 在一些城市中,AI独角兽甚至已与海康威视在市场份额上平起平坐。 “我们的AI能干掉海康吗?” “我把海康威视和AI初创公司的关系定性为‘竞对’。”人工智能领域投资人贾嘉对AI财经社说,“无论是海康还是独角兽们,都在抢占行业落地,尤其是智慧城市的大蛋糕。” 在贾嘉看来,人工智能分为两种,一种的抓手是硬件和产品,另一种是算法。海康属于前者,以产品见长;AI独角兽属于后者,擅长算法。 “本该是互补关系,但商汤、旷视们有算法想做摄像头,海康有设备产品要做算法。” 在这种情况下,AI初创公司尽量避开海康,服务器能用华为就用华为,前端智能摄像机就找第三方公司;而海康就想办法去挖算法技术团队,自己做算法或者买算法,再以海康品牌承接项目,仍然是行业老大。 让海康威视帝国大厦充满危机感的不止AI独角兽,还有互联网巨头BAT。 阿里、百度的人工智能”大脑“们,均已进入智慧城市,在4月腾讯主办、马化腾演讲的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腾讯新增智慧城市分论坛,争抢智慧城市蛋糕意图明显。 不过BAT目前也有难以跨越的坎。在一次百度大学交流会上,台下有百度工程师向主讲人程浩发问:百度的AI进军安防领域,能否干掉海康威视? 程浩是迅雷创始人之一,2016年从迅雷辞职后投身风投领域,他直接给出了否定回答。 “即使百度技术好,人脸识别率比海康威视高一个百分点,也不代表百度就能替代海康。”程浩回答说。 一位安防领域从业者对AI财经社说:“在算法和用户之间有一道鸿沟,那就是客户渠道。而海康有渠道的优势。在过去17年,海康形成了强大的客户关系和渠道触角。” 视频监控这个市场是渠道为王,不是算法为王。 海康一旦有了自己的算法,立刻能通过渠道变现,再反过来支撑研发团队,进行更深度的开发。 而擅长算法的企业,如果不能在海康之外找到更多渠道打开市场,变现的速度会越来越慢。在这种情况下,算法公司可能要提高算法授权价格,这让它的下游企业吃不消,因为没有海康便宜。 特别是未来几年,以县、乡、村安防监控为主的“雪亮工程”将很快铺开,海康威视的渠道优势和之前在“平安城市”中积累的经验,将保障它未来营收的增长。 不仅如此,海康还将触角伸向安防以外的行业,反过来争抢AI企业的地盘:与江铃汽车合作,与中国银行合作,与苏宁合作,探索无人零售、远程巡店、用户精准分析…… “这样的话,整个独角兽生态,竞争不过海康的垄断格局。”一位行业用户说。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海康威视与AI公司将各自做生态,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在这些战场上,海康威视不光用产品打市场,还在资本支撑下,用财务政策打市场,这是一些厂商挺不住的,这让海康威视的增速不会降低。 “安防行业的生态环境,会一家独大、赢者通吃。”贾嘉对AI财经社更是给出了明确的判断。 你受到邀请了吗? 为了打赢这场人工智能时代的攻坚战,海康威视现在迫切需要一个平台和生态。 “过去几年的实践,我们意识到人工智能的产业链不仅长而且复杂,涉及算法、算力、产品、数据、训练系统、软件平台、应用软件等,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做。” 海康威视 CEO 胡扬忠说。 去年,海康威视推出AI Cloud架构体系,并打出了“开放”牌,宣布开放AI Cloud平台,邀请英特尔、英伟达、微软、滴滴、新华三、浪潮、西部数据、华尊科技、希捷科技、安恒信息等首批11家代表,展现开放生态力量。 此前,海康威视的客户主要是政府、公安用户,开放和外宣需求不大。 海康威视的这个转变像极了2011年的华为。 2011年之前,华为客户是全球200多家运营商,对外开放和PR的诉求不高。有财经媒体摄影师说,如果谁能拍到创始人任正非的正面照,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但在2011年华为进军手机消费和IT市场后,策略随之改变:任正非打出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这位企业家公关频率也明显变高;当红偶像胡歌、张艺兴、赵丽颖成为手机代言人;产品大会、生态大会的创意和品质堪比时尚企业。 华为轮值CEO郭平还说,华为要建立“哥斯达黎加”生态,开放、多样,新物种引入的速度快,因而排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前列。 现在,海康威视也正在这样的转型之路上。不过,它显然还有局限性。 在海康威视披露的首批AI Cloud合作伙伴中,多为英特尔、微软等传统技术公司,没有BAT,更没有时下酷炫、锋芒正盛的人工智能独角兽。 一位客户对AI财经社说,这是“封闭式的开放生态”,海康是选择性开放。 “能和海康一块玩生态的,大多是对海康没有威胁的中小公司。在这个生态中,要遵循海康的游戏规则。而对参与的企业来说,海康市场资源丰富,跟着老大哥干,挣钱更容易。”贾嘉对AI财经社说。 “你得用海康威视的摄像头,你得用海康威视的服务器;如果你用了大华的摄像头,或是戴尔的服务器,数据是不能连接到平台并流动汇聚的。”一位最近参与到海康AI Cloud平台上的用户对AI财经社说。 这极像是意识到性格过于内向又想合群的孩子,但在寻求突破过程中,并未想完全放开自己。 大会期间,供应商和服务商之间保持着一定距离。当身旁的服务商得知记者的媒体身份后,一脸狐疑地反问道“你受到邀请了么?”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李俊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