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知识|手持电台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2-06-12 来源:中国集群通信网 作者:网络 点击:

无线电通信设备被发明之后,便迅速投入到了军事领域的应用中。当时电台主要工作在短波波段,频率在3~30兆赫之间,这一波段的电磁波可以被电离层反射,因而适合远距通信。但因为短波波长较长(10~100米),天线系统也较为庞大(根据电磁场理论,天线长大于波长四分之一时才能获得较好的发射效果),所以这些电台颇为笨重,一般仅能用于基地与舰队间的通联。1933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发明了调频(FM)体制,将所要发送的信息携带于载波频率之上,相对于以幅度(功率大小)携带信息的调幅(AM)体制而言,它的抗干扰能力更强,中心频率更为稳定。爱听收音机的朋友一定能发现,FM广播往往要比AM广播清晰,正是因为调频体制抗干扰能力强的缘故。随着真空管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作于极高频(VHF,即超短波波段,频率在30~300兆赫之间,故天线长度可缩短到数米以下)的背负式无线电登上历史舞台,使排级规模的部队间的移动通信成为可能,VHF-FM体制也成为延续至今的经典。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为陆军各兵种量身定制的车载乃至马载电台。为了让无线电指挥网延伸至班以下,上世纪40年代初,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手持式电台在美国Galvin公司诞生了,它就是SCR-536。



SCR-536工作于3.5~6兆赫的短波波段内,使用2.5米的鞭状天线(一种具有一定柔性的直杆式天线),功率360毫瓦,防水,2.3千克的重量虽不算轻便,但相对于动辄几十千克的背负式电台已有很大进步。它的频率是不可调谐的,由出厂时所安装的晶体决定,信号调制方式是AM。它的机身上没有设计专门的开关,而是当天线被安装到位时自动接通电路。视地形的不同,SCR-536的通信距离由1千米到4.8千米不等,并可以与SCR-284大型电台兼容互通。当年的秘密档案显示,在二战开战之前,可靠而高效的SCR-536被小批量生产,装备保护罗斯福总统的美国特工们。美国参战之后,颇为先进的SCR-536得以工业化生产,成本更是压至30美元以下。根据战后的统计,其生产量不低于130000部,Galvin公司也因此名声大噪,收益颇丰。1947年,总部位于芝加哥的Galvin公司正式更名为“摩托罗拉”。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遇到了真正的对手,一种新的手持电台仓促上马,这就是绰号“香蕉”的PRC-6。采用VHF-FM体制的PRC-6是手持电台的一座里程碑。与AM调制的SCR-536相比,非常明显地降低了背景噪声,此后世界任一款战术电台都采用VHF-FM体制。“香蕉”作为一款成功设计的产品被大量兜售,直至上世纪90年代,仍有国家装备几乎与40年前一样的PRC-6。

之后的一段时间,手持电台的发展一直在等待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技术攻关,鲜有值得称道的型号。如1967年投放越南战场的PRC-9,没多久便被证明“不适合作战环境”,统统解甲归田,沦落为世界各地无线电爱好者的收藏品。60年代末,法国在非洲殖民战争中使用的TR-PP-11型手持电台的性能也仅与PRC-6不相上下。同一时代,德国本打算用SEM-52低功耗电台替换“老迈”的PRC-6,但特意为陆军设计的耳机没有让士兵觉得习惯。更要命的是,士兵们反映电台在工作时“能听见周围所有的噪声”。

直到1986年,作为美国SINCGARS无线电系统的一部分,PRC-126手持战术无线电生产下线。此后,各国军用手持电台才又重新回到高速发展的正轨上来。抗干扰能力极强的跳频技术在这一代电台中得以广泛应用,其中不乏佼佼者。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李俊勇)

中国集群通信网,国内首家集群通信专业网站。

Copyright © Ptt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集群通信网 对讲机学堂 对讲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