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极端天气来袭,北峰应急窄带无线通信系统如何高效响应? 在大灾面前,很多时候通信基站会退服,通信光缆会受损,通信受阻会造成受困群众无法与外界联系,也给应援救灾工作带来重重困难。灾情面前,通信是不能中断的生命线。无论是遇到地震、洪水、暴风雪、森林火灾等,通信设备和网络一直是生命线。那么当极端天气来袭是,如何才能保障救援现场的高效响应呢?
![]() 痛点分析 通信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极端天气的强大破坏力使得基站、杆路、线路等通信设施极易受损。公网基站一旦受损,依靠人力抢修面临道路受阻、设备运输困难等问题,修复时间长,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通信。 通信覆盖范围受限 受灾区域跨度大,地形复杂,部分偏远地区或山区本身通信覆盖就薄弱,极端天气下传统通信手段在远距离传输时信号衰减严重,网络不稳定,难以实现全域覆盖,导致救援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信息传递不畅。 解决方案 北峰 370MHz 应急指挥调度窄带无线通信系统依托专用通信网络(卫星、光纤通信),整合有线通信技术、无线宽带技术、无线窄带技术,构建起一套全面的应急通信体系:
![]() (1) 以 370MHz 数字集群基站覆盖市区和人口密集区,作为应急通信的基础网,带来较强的信号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能够满足日常及应急情况下的基本通信需求。 (2) 自组网基站可根据各省自然灾害发生特点和通信需求灵活部署。在公网基站无法正常工作或通信盲区快速搭建临时通信网络。搭配BF - SCP810 可切换至窄带专网对讲模式进行专网通信的建链和网络覆盖,无需借助基站即可极速为现场搭建语音、短消息等通道保障。 (3) 在极端天气导致部分区域公网信号不稳定时,窄带专网通信可作为保底通信手段,确保通信不中断。救援人员可使用其快速构建语音通信网络,保障应急通讯,随时传递人员/物资下沉情况等信息。 (4) 在无法通过传统网络覆盖的情况下,结合自组网固定站和卫星通信技术,确保在复杂地形或断电断网情况下仍能保持通信畅通。通过卫星通信链路,实现单兵与前后方指挥部的音视频双向传输,满足应急救援中对实时信息传递的高要求。 方案亮点 标准认证与兼容性: 系统以 370MHz 国家应急通信标准技术设计,具备卓越的兼容性,能满足多样化的设备连接需求,确保应急现场通信 “拉得动、联得上、听得清、调得动”。 全域覆盖与分级管理: 形成以 370MHz 数字集群基站为基础,自组网基站为辅的覆盖模式,贯穿各指挥层级、联通各横向协作单位,构建语音指挥一张网。同时实现分级管理,各单位可独立通话,互不影响,应急时通过基站联网调度,实现可拆可联、统一指挥调度。 平战结合与高效转换: 采用 370MHz 数字集群固定站与移动基站相结合,以及自组网固定站灵活选址的方式,确保关键区域通信盲区覆盖和通信指挥稳定畅通。各基站可采用市电结合 UPS 后备电源、市电加柴油发电机、风光互补等多种供电方案。既能满足应急部门日常指挥调度需求,又能在 “三断” 情况下迅速转换为应急通信模式,保障通信需求。 基层保障与业务分流: 以双段自组网设备为基层队伍的伴随通信保障设备,其跨段中继设计实现一机两用,既可以单独工作又可以组网工作。指挥网上下级关系清晰,保障本级中继的同时可与上级建联,并联通上级与本级指挥网实现越级指挥,在保障通信畅通的同时实现业务分流,减轻大网压力,确保应急条件下通信保障的可靠、持久。
![]() 客户价值 通过北峰 370MHz 应急通信系统,能够第一时间解决总部与下级单位之间、前方战斗与后方指挥之间的实时语音、定位、数字信息和其他数据等业务通信需求,从而确保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指挥,保证各级指挥中心实时了解现场情况,为应急救援提供有效通信支撑,大大缩短救援响应时间,提高救援效率。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李俊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