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卫生应急平台建设中的信息技术应用(2) 2. 应急网络承载 应急网络是所有应急业务的基础,其性能、可靠性、QoS特点都直接决定了网络上所能够承载的业务的数量、种类和稳定性。以市卫生应急平台网络为例,网络整体架构上主要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传统的星型架构和高可靠高性能的环网架构,不同方式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图2所示)。 图2 应急网络拓扑选择 应急网络重点的特性要求分析如下: l 性能 由于我国的应急业务多由政府行业承担,而各个政府行业都曾经进行过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因此在进行应急网络建设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依托电子政务网进行建设的情况。而电子政务本身主要满足政务业务使用,带宽相对较小,对于一些对带宽要求较高的业务就显得带宽相对不足。因此在进行应急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建议采用专网的方式进行建设,带宽上要满足所有应急业务的并发要求。同时,应急业务的特点是平时流量较小,突发事件时突发流量很大,因此应急网络需要具有足够的带宽弹性,以便满足突发流量的要求,避免出现拥塞。 l 可靠性 作为承载应急业务的应急网络,其本身必须需要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应急网络目前的主要形式还是以有线网络为主,因此在网络架构上就必须进行特殊考虑满足高度可靠性的要求。例如,不能存在单点故障、遇到断点有冗余路径、恢复时间到达毫秒级等,根据上述要求,一般推荐在应急网络的架构上采用环网的结构,同时配备相应设备,支持快速链路恢复等多种特性。 除此之外,在网络形式上,也需要具备多种备用方案,以满足不同的应急环境需要。有线网络作为主要的承载网络,需要延伸到各相关单位:对于布线成本较高的基层单位,如区县和偏远山区,可以采用运营商3G网络作为补充;为避免地震等地质灾害对网络的破坏,还需要配备卫星设备,以便快速搭建卫星通信信道;在突发事件处置现场则可以采用WIFI如802.11n技术进行区域覆盖,满足现场接入要求。通过上述多种方式相组合,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的高可靠应急网络。 l QoS 应急网络上承载数据、语音、视频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进行传输,不同类型的数据对QoS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例如,邮件等数据信息如果延时几秒钟发送,一般没有太大影响,但如果语音或视频等多媒体数据有很大延迟或严重丢包时,则会造成严重的体验效果下降。因此应急网络系统应该优先保证多媒体业务的QoS。 3. 数据共享灾备 IT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应急预案演练等智能化业务的开展,也需要以数据的资源化为基础。在卫生应急IT系统中,应该建设应急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可以是集中的,也可以是分布式的,根本的原则就是要能够使卫生应急系统中的各个单位,如各个医院、120急救中心、血液中心、医科院校等各单位的数据实现方便调用和自由流转,整合现有卫生IT资源,将宝贵的数据信息资源化。 图3 数据灾备共享 如图3所示,应急专网的建设已经为实现数据中心提供了条件,融合多媒体的应用和智能业务的开展则必须以应急数据中心作为支撑。从技术角度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广域网的数据中心,卫生系统内部各单位原有数据存储系统是该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他们通过应急专网将数据汇聚在数据中心之中。数据中心的选址可以和指挥中心在一起,如卫生局或者CDC的机房。考虑到建设成本,建议采用基于全球最通用标准协议--IP协议的存储设备,对于原有各卫生单位的异构化存储,不能简单抛弃而重新建设,需要从投资保护的角度进行兼容接入,通过虚拟化的手段完成利旧。 同时,考虑到应急系统的特殊性,数据需要做好灾备。为了达到最高的可靠性,可以采用“两地三中心”,即本地数据中心、本地备份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的方式,将重要的数据在多处部署,日常信息部署在本地数据中心,重要数据在本地备份中心中存档,核心数据在异地灾备中心灾备,从而在实现完整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的同时,让数据得到最可靠的保存。 数据共享在现阶段的卫生行业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很多的医院和卫生部门各自的数据都相对独立,互不可见,形成了所谓的“烟囱数据”,没有很好的进行共享,无法形成资源。在进行相关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技术是重要的实现手段,同时,卫生系统内部各单位之间的配合和工作思路的转变对数据的资源化也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结束语 卫生应急平台作用的有效发挥,上述几种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起到了密不可分的作用。通过多媒体决策会商系统的应用,各部门直接的壁垒被打破了,信息传递更加丰富直接,沟通更加顺畅,组织配合更加严密,业务处置更加流畅;通过应急网络的承载,信息得到了流动,在突发事件现场也能够作为前端信息点通过各种方式接入总部;通过数据共享灾备,使原来分散在各个重要单位的数据得到了共享,因而是各种智能应用成为现实,为辅助决策,智能分析提供了支持。 随着高清视频技术的普遍应用、卫生行业数据的共享和大数据中心的形成、以及配备相关技术的卫生应急车辆的前端部署和应用,卫生应急平台也能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知识化和智能化,并在卫生应急处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站原创,厂商供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敬请注明来源:“中国集群通信网 www.pttcn.net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谢谢合作!)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陈晓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