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中国业余电台设备与市场发展回顾(上)

时间:2014-11-17 来源:中国集群通信网 作者:杨法 点击:

亚美1651型五灯超外差式中波广播接收机

中国的业余无线电活动从20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兴起,当时是广义上的业余无线电,对无线电接收(收音机)和发射有兴趣的人,都可以称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其中很多人后来都成为业余电台的中坚力量。
20世纪20年代——业余无线电起步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初,苏氏姐弟在上海南市中华路建立起了家庭式无线电工作室,开始试制和销售自制的无线电零件,并以此为基础,于第二年(即1924年)10月成立了亚美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无线电二十六厂的前身),最初以矿石收音机起步,并在以后的几年中不断改进收音机结构线路,成为当时著名国货品牌收音机制造厂家之一。该厂生产的10号~14号接收机(后来俗称收音机)颇为有名。亚美产品在不断提升性能的同时,也不断努力提高产品元器件的国产化率,在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出品的五灯超外差收音机已经可以达到除电子管和部分炭膜电阻外的元器件全国产化,其生产的1651型五灯超外差式中波广播接收机可以作为中国收音机制造史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当时著名的国货精品。

 

 

亚美1651型五灯超外差式中波广播接收机

亚美收音机产品以上海市场为基础,渐渐向杭州等国内市场拓展,甚至远销海外。现在看来不起眼的电阻、电容、二极管在当时完全要靠进口,而且制造工艺还不成熟,产品价格很高。因为二极管非常稀有且价格高昂,所以很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只能用矿石来替代,所以就有了矿石收音机(当时称为“晶石机”)。无线电技术在当时还属于一项新兴的高科技学问,在国内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以入门门槛低,很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大多凭借自己对无线电技术的热情,通过不断动手试验和阅读外国相关资料的译本自学成才,其中有不少人后来转行成为无线电的专业人员。当时制作和改进收音机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主攻目标,很多爱好者都自己装收音机并不断改进线路,线路图则来自国外的资料,线路板基本都是自制的,复杂一点的可以自己画完图后请无线电商店和工厂代为加工(当时一块线路板就给加工)。很多无线电器材商店的店员本身也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还常常会与顾客一起讨论图纸的改进和指出图纸错误的地方。现在看来非常普通的指针万用表,在当时可是非常高级的仪器,一般个人很少拥有,通常是无线电器材商店里有块公用的万用表,爱好者们带上元件上商店测量,这也成为当时一些商店吸引客户的手段之一。当时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高手自制的收音机在性能和结构上甚至优于一些进口的成品收音机。
20世纪30年代——业余电台崭露头角
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业余电台,有部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开始钻研并试制无线电发信装置。当时的一些主要大城市都开设了无线电器材商店,但制作发射电台需要的主要元件依然全靠进口,价高且不容易买到。30年代中期,在上海文庙路开办的中雍无线电厂为很多无线电爱好者提供各种价廉物美的零件,并可定制和维修各种接收机、收音机。国内第一批业余电台爱好者所用的主力发射设备都是自制的电子管CW(等幅报)发信机,常用的有6L6电子管,输出功率在10~20W,工作频率在短波的低段和中波。接收机和发射机很多是独立的,振荡器都是LC振荡,由于元件品质有限,加之无法准确测量频率,所以频率稳定度和准确性很差。不少爱好者在操作时根本不知道自己工作的准确频率,只能说是X米波段,发射的频率要靠接收机来确定。通联时发出呼叫后要在附近频率寻找回答者,因为对方的设备频率同样不稳,这在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

6L6电子管

当时性能较好的成品电台完全是靠进口的,通信模式主要也是CW等幅报。成品电台作为军用物资,即使有钱也不容易买到。20世纪30年代末,在一些交战地区有些损毁的军用电台,包括被击落飞机上的机载电台流落到业余电台爱好者手里,但由于缺乏维修经验和备件修复率很低,没有成为业余电台的主力装备。当时在昆明就有一些损坏的机载电台出现在旧货市场上。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纷纷投入抗日的洪流中,以自己掌握的无线电技术为政府服务,维护和维修无线电设备支援抗战。在一些大城市也开设一些半官方的无线电训练班,成绩优秀者还可以推荐相关工作,以莫尔斯电码报务收发为主,兼有无线电电子工程,吸引了不少对通信和无线电爱好的年轻人。
20世纪40年代——业余电台发展机遇
到了1945年二战结束后,业余无线电设备有了空前发展的机会。其原因是战争胜利后美国和日本的大量剩余物资开始流入民用市场,除了罐头和服装等生活用品外,大量无线电器材从零件到整机都出现在旧货市场上。虽然按照当时的规定,无线电整机都必须破坏后以零件形式处理,但在利润面前,很多人都直接出售卖个好价钱,一台成色好的二手Hallicrafters SX-28A(当时市场上最好的收信机之一)可以卖到100美元。一些旧货商还从军品销毁场所弄出漏网的电台、收信机,一些进水机(被扔到河里的机器)、土埋机、硬伤机(被砸的机器)出现在市场上。军用电台都代表了当时最高无线电科技。无线电设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制造精密程度已经不是一般个人和作坊可以企及的,当时业余电台主流使用的设备,性能水平与军用电台相比相差好几个档次。当时自己制作高性能收信机的难度要远高于制作发信机,所以很多业余电台都乐于使用成品收信机。这些处理的军用电台对当时的业余电台爱好者而言,可是“天上掉馅饼”。无线电元器件由于数量众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迅速下跌,很快在旧货市场的一些发射机中,最主要的末级功放管和晶体都是白菜价了。由于维修配件多了,所以很多有故障的军用电台都在业余电台爱好者的手里得以修复,并成为日常通联的利器。当时主要接收机有BC342、BC348、NC-100、RCA-88、SX-25、SX-28、SX-28A。发信机有AN/ART13、BC610等。电子管250TH、813、807、805、838、6L6、6V6更是不计其数。仪器方面,万用表、BC-221系列频率计、信号发生器、电子管测试仪都出现了,这些仪器在当时都属于非常先进的。很多业余电台爱好者都趁机鸟枪换炮,设备更新的结果是发射频段拓宽了,发射频率稳定了,发射功率提升了。在14MHz上出现的中国业余电台数量剧增,发射功率很多都达到了100W,一些发烧级爱好者都成功地使用1000W CW

这样的设备状况一直维持到了解放初期。解放前期我党在上海等地设立的地下秘密电台,一开始也是以操作业余电台作为掩护,购买零件并组装电台,及时为在延安的党中央发送情报。解放后,由于残留敌对势力猖獗,秘密电台活动频繁,所以业余电台的活动也暂时停止,很多从事业余电台的技术人士纷纷加入广播电视、邮电、部队通信等专业部门,以自己的知识继续为新中国建设而服务,成为很多部门的技术领头人,并参照国外经验成功地设计了我国第一批全国产的军用通信设备和大功率广播发射机。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陈晓亮)

中国集群通信网,国内首家集群通信专业网站。

Copyright © Ptt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集群通信网 对讲机学堂 对讲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