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PDT空中接口协议剖析(一) 一代警用数字集群(PDT,Police Digital Trunking)标准由公安部信息通信局在2010年4月20日公布。新标准具有组网成本低、覆盖区域大,互通性好以及能与现有公安的常规、模拟集群系统兼容等优点。 为了与常规系统相兼容,PDT的空中接口协议在突发与帧结构、FDD与TDD、上下行信道定时关系、随路与嵌入信令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1. PDT技术指标 接入方式:TDMA 载波宽度:12.5KHz 载波速率:9.6 kbps 每载波信道数:2 调制方式:4-FSK 语音编码:AMBE+AMBE ++/SELP 语音编码速率:2.4kbps 最大数据速率:4.8 kbps(9.6kbps) 2. PDT协议框架 PDT协议框架遵循OSI-RM层次结构,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三层模型。协议的第一层为物理层,第二层为数据链路层,在这一层协议被垂直分成两部分,一个是用户平面,另一个是控制平面。第三层为呼叫控制层,位于控制平面,用于提供PDT需要支持的服务。
3. 4FSK调制 PDT采用四级移频键控(4FSK)调制方式,每一个调制符号(波特)携带2个比特的信息。该调制方式与TETRA的π/4DQPSK调制方式相比,具有相同的调制效率,但4FSK的已调载波包络恒定,可以采用髙效的非线性功放,而π/4DQPSK的已调载波包络不恒定,必须采用低效、昂贵的线性功放。 4. PDT突发与帧结构 PDT系统采用基于2时隙的TDMA帧结构。PDT集群系统将上、下行载波的每一帧划分为两个时隙,每个时隙都被用作一个无线信道(物理信道)。一个无线信道由一对上、下行信道组成。BS连续发射,而MS仅在指定载频两个时隙中的一个时隙上进行发射,故MS的发射机是断续工作的。 一个PDT突发为一段载有信息的己调载波,从而形成了PDT系统的物理信道,该物理信道可用以承载各种逻辑信道。逻辑信道分为两类:业务信道与控制信道。 4.1 PDA的基本突发结构 PDT的TDMA帧长为60ms;一个帧分为时长为30ms的两个时隙(突发)。PDT的基本的突发结构如图2所示,包含两个108bits的负载区域和一个48bits的同步(SYNC)或嵌入信令区域。
在每个上下行突发的中间区域用来承载同步图案或者嵌入信令。 4.2 上行突发间的保护时间 从图3的一个TDMA上行帧可见,在上行信道的每个突发之间,有2.5ms的保护时间,该保护时间用于: 保护功放输出功率的上升沿和下降沿。 避免MS与BS信号之间因电波传播延时不同,而造成不同MS上行突发之间的重叠现象。 MS双工工作时,一个时隙用于发射,另一个时隙用于接收。保护时间提供了MS频率合成器转频的锁定时间和收发开关的切换时间。
4.3 下行突发间的CACH PDT的下行帧结构如图4所示,下行帧连续发射,即使信道空闲,BS亦要发射空闲信息用来填满整个下行时隙。下行帧亦由两个时隙组成,下行帧两个时隙之间的2.5ms间隙,用于承载公共广播信道 (CACH,Common Announcement Channel)。
4.4 上下行帧结构 PDT上下行帧结构如图5所示,两个TDMA物理信道的时隙标为信道1和信道2。上行标为“MS TX”,下行标为”BS TX”。
图5 TDMA时序 因PDT上下行载波每帧分为两个时隙,故可以提供两对上下行信道,即两个物理信道。 5. 对齐模式与偏移模式 语音和数据会话要求有一对上、下行信道,上、下行信道之间的定时关系既可以是对齐模式,亦可以是偏移模式。上、下行信道的逻辑关系如表1所示,由表可见一个逻辑信道包括上、下行信道,其中逻辑信道标号与下行信道的标号相同。 表1 上行和下行逻辑信道关系
控制信道以及业务信道一般都采用对齐模式,业务信道在全双工通话时可采用偏移模式。 5.1 对齐模式 该模式仅适用双频FDD模式,如图6所示,在对齐信道模式下,逻辑信道1由下行信道(时隙)1和上行信道(时隙)2组成,占用逻辑信道1的BS在下行信道1发射和接收上行信道2的发射;MS在上行信道2发射和接收下行信道1的发射。逻辑信道2不再赘述。 可见在对齐模式下的BS发MS收与MS发BS收同时(同一时隙)进行,对齐模式适用于单工和半双工。若用于双工,MS需要利用上下行异频来分开收发,即MS需要有双工器。
图6 对齐信道模式 5.2 偏移模式 如图7所示,在偏移信道模式下,逻辑信道1由下行信道(时隙)1和上行信道(时隙)1组成,占用逻辑信道1的BS在下行信道1发射和接收上行信道1的发射;MS在上行信道1发射和接收下行信道1的发射。逻辑信道2不再赘述。 可见工作在偏移模式下的BS与MS收发时隙互相错开,因为MS收发错开一个时隙,故双工工作的MS可以用收发切换开关替代昂贵的双工器。
图7 偏移信道模式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陈晓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