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公交视频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中国集群通信网】同洲电子杨卫民在受访中表示:“目前公交视频监控系统存在的不足主要是不稳定,可靠性有待提高。”导致“不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设备本身因素、工程安装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实际路况)等。从采访中了解到,为确保公交视频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诸多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并取得初步成效。 抗震方式多样 由于公交车长时间运行在颠簸、震动的恶劣环境下,这对车载DVR非常不利,因此,抗震成为车载设备的重中之重。许多厂家都充分意识到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并在硬盘抗震方面下足功夫,如同洲电子采用多级防震技术,从机械减震和电子减震两个方面着手,机械减震主要使用避震器械对硬盘或整机进行减震;电子减震是在机械减震的基础上,使用电子震动感应器获取外部冲击信号,收到冲击信号后驱动硬盘磁头部分复位到安全区域,避免震动对硬盘的损坏。 锐明视讯采用的是阻尼材料加军用隔震海绵组合的隔震缓冲方案,按照美国MIL810F的标准进行设计,硬盘震动敏感频率得到减小,能很有效地避免共震。 海康威视对硬盘进行减震加固处理,其原理是将硬盘整体悬浮起来,通过减震器吸收外部震动能量对硬盘影响,硬盘减震器主要采用钢丝绳、弹簧、橡胶等材料;设计减震方案时应考虑减震器的共震点频率范围,尽量避免由于减震器共震点与震动频率一致导致震动放大。 此外,还有部分厂家采用硬盘悬挂避震和机箱悬挂避震的双避震设计、以及油囊减震或通过传感器测定震动从而关闭硬盘等方式来保护硬盘,确保车载DVR能长时间的稳定运行。但能经受住公交车长期颠簸而无故障的车载DVR寥寥无几。 电压问题逐渐完善 电压的稳定是车载DVR的一个重要技术。公交车辆在点火启动、(紧急)刹车、加速度(踩油门)等时候都会使车辆的输出电压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容易造成车载DVR被烧坏。因此车载DVR必须具备宽动态电压输入能力来适应这种电压变化。目前,各厂家通常采用6/8~32V/36V/40V(据悉目前已有厂家最大可以做到60V)的宽动态电压满足电压波动较大或有大的电脉冲击的工作环境,保障设备运行安全、稳定、可靠。有些厂家通过内置二次电源模块以适应公交车异常情况下的电压波动及各种干扰,在供电环境极度恶劣、电源无法正常工作时,会启动保护电路停止供电,保护DVR,待电环境恢复正常时,电源可以自动恢复工作。同时,车载DVR应具备延时关机功能,如某厂家的产品延迟时间可在0~360分钟设置,以确保公交车突然熄火后的设定时间内仍然可以继续正常录像。 多种无线技术共同使用 因为公交车长时间处于移动状态,其视频数据传输是通过运营商的无线网络进行传输,无线实时传输图像对带宽要求高,因而网络带宽是瓶颈。随着3G网络的推出,这个瓶颈已经得到较好的解决。但目前多数无线传输的公交项目只能实时传输时间间隔内的部分图像,如传输报警前后抓拍的几张图像,而无法真正做到摄像与传输、存储三者同步进行。咸阳公交项目是全国首例基于3G技术应用,实现实时、无线视频传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根据深圳锐明视讯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介绍得知:“从无线网络传输性能上来说,公交视频监控系统集合了WIFI、2.75G、GPRS、3G等多种无线网络传输方式,面对不同的地域城市和需要,可进行不同的无线模块选择搭配,实现车辆运行视频实时网络传输监控。一般来说公交车在影像图片的传输上采用3G和GPRS共同使用,在网络畅通的情况下优先使用3G,除了上述两种以外,公交车的影像传输还有一种就是通过WIFI来实现,这是一种自建无线网络传输。”杭州市公交网络监控报警系统就是利用无线城域网的WIFI技术实现实时图像传输系统,据悉这是全国首个利用无线城域网实现公交车厢画面实时传输、车辆实时定位、报警实时发送、对讲实时进行的科技建设项目。而深圳锐明视讯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陈建华则表示:“基于3G网络不稳定等因素,本公司在公交车视频图像传输过程中做到无线视频网传带宽自适应,采用2.75G网络(如果网络信号不稳定,传输设备与监控中心可以自动跳转到2.75G网络)以实现稳定传输。” 实时传输费用高,则意味着大面积实现实时传输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安徽创世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赵琴琴在受访中就如实谈到:“目前公交车3G无线传输系统只在国内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海地区得到安装应用,暂时还没有普及开。” 但她同时认为:“就目前来看,3G技术应用到公交安防系统是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很多地方政府部门都大力扶持3G应用到公交安防系统,例如浙江省对于安装3G无线车载硬盘录像机每一台公交车都有相应的补贴,这样的政策加快了3G技术在公交系统的大范围应用。”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公交视频监控系统的抗电磁干扰、防爆、防尘防水耐高/低温、接口保护、设备的小型化、是否便于安装、音视频图像传输的质量等方面都可能影响公交视频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目前这些问题也逐渐被重视并不断完善。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陈晓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