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红外摄像机突破单一模式走向多元化 红外摄像机自从其诞生之初,即以其可在全黑的环境中获得有效图像的优势得到不少用户的喜爱,且经过发展,其已在较多领域中使用,并占有相当份额。但红外摄像机目前的一些缺陷不容忽视,如散热、寿命等问题,而不少厂商也逐步推出其它类型的产品, 以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提起红外摄像机,相信一定有不少人会立即联想到“黑夜、透视”等字眼。的确,红外摄像机是由于普通型摄像机在夜间无法得到清晰的视频图像而诞生,由于其在全黑的环境中仍然可获得有效图像的特点,而获得不少用户的青睐。时至今日,红外摄像机已迅速在较多的领域内占有相当的份额,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红外摄像机的红火实际上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所以近年来也有部分进口品牌,为适应中国本土化,开始研发红外摄像机。 问题虽多,逐一解决 虽红外摄像机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所暴露出来的缺陷已让不少用户“既爱又恨”,如散热、偏色、红暴现象等。深圳市佳信捷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也表示,正是基于此,在某些“平安城市”项目应用中已禁止使用红外摄像机。 散热处理 天津市亚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工程师史立娜说,使用红外灯需要在其结构安装、电路设计上都特别注意。因热气是上升的,若红外灯安装得较为靠下,会导致热量上升影响到摄像机工作,因此LED灯安装要较为靠上;另外红外灯在电路设计上,使用红外灯的开启与摄像机的日夜转换功能联动控制方式,当摄像机转换为夜模式时红外灯自动开启,补偿摄像机在夜模式下的图像亮度,提高图像的清晰度,这也是对厂家电路设计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验。 将红外灯与CCD进行隔离,也是一些厂家的做法。广州美电贝尔电业科技有限公司授权设计工程师张雨坤说,其公司采用两个玻璃片将CCD、镜头与红外灯相互隔离,中间采用铁环,并将铁环突出在外,这样可散发掉部分热量,能降低摄像机工作的环境温度。 另外,也有厂家在红外摄像机内添加散热片或风扇。如佳信捷的王强介绍,可在红外灯板下安装一层铝基板,利用铝基板的导热性将热量充分导至外壳。针对这点,上海肯通电子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黄意哲解释说,以前的红外灯板采用的是玻纤板,导热系数较低,而现在采用的铝基板导热性能较为良好,且由于红外灯安装在铝基板上,热量可通过红外灯支架脚传至铝基板上,进行散热。而红外摄像机较多采用Sony CCD,CCD最高耐温为65℃,如果红外灯发出的热量最高不超出65℃,则不会损害摄像机。因此,采用优质红外灯,才是解决散热问题的根本所在。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一些厂家直接采用金属外壳进行散热。“所有热量均需通过外壳散发出去,但一些小的厂家为偷工减料,甚至采用塑料外壳,致使导热性能降低。”翔飞杨党党说道。而据业内人士表示,金属外壳导热是一种较为直接的方法,但密封性需特别注意,以防摄像机进水或出现起雾现象影响视频效果。 色彩偏差 因此对于出现色彩偏差现象,多数厂家采用单滤光片切换来解决。即在白天移入(插入)滤光片,滤除红外光(阻挡红外光进入),使CCD仅只感应可见光以获得理想的图像效果;而在夜间移去滤光片,使红外光进入,以便呈显较为清晰的视频图像,但相对而言整体造价会有提高,且由于滤光片来回频繁切换,稳定性也会相对降低。 同时,深圳佳信捷的王强又指出:“也有采用双滤光片的,相比于单滤光片,可更好地解决色彩偏差问题,其实现方式包括机械方式与电磁切换两种,其中机械切换是采用齿轮切换,若长期频繁切换,齿轮容易被卡住,可能导致无法切换;而电磁切换内部是采用铜线吸磁,但时间长久后铜线易互相缠绕,这两种方法各有缺陷。”因此,其公司将这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不需齿轮,移动部位采用伸缩环,这样不仅降低成本,也不易出现故障问题。 实际上,目前一体机所采用的滤光片切换方式为夜间模式,即借助感光器件来判断外部光的照度,当光线较暗时控制滤光片切换,同时控制红外灯开启。另一种控制方式为借助外部手控信号,强制控制滤光片切换和红外灯开启。上海肯通黄意哲表示,白天/夜间自动切换模式较为普遍,采用感光器件自动感应,采集到环境照度升或降到一定的Lux值时,自动完成白天或夜晚模式的切换。 红暴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