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金融监控的应用 产品范围与效能兼具 金融安全一直是所有公共安全中最受重视的一块,是一个24小时全年不间断的安全诉求,相关措施与设备更处在不断改良与精进中。其中主要的金融安全设备——摄像机,更是各个厂家一再力求精进的重点。我刊在本期特别企划”金融监控测试”的摄像机专题,为的是能够从金融安全的影像监控部分找出应用亮点。而本文将依据测试得到的数据,进一步探讨各种不同类型摄像机在金融安全应用的深度内容。 金融监控的安全重点 银行是金融机构最基础的单位,而其中的临柜作业银行在全世界各个地方的配置架构几乎大同小异,也就说不管在哪个国家,金融银行的安全威胁与安全重点也基本相同。因此,涉及安全防卫的监控重点也近乎雷同。 一个金融银行的安全威胁可能来自内部也可能来自外部。其中内部因素包含内部的监守自盗、点钞疏忽与运钞及交易流程等,而外部危害因素则有暴力抢劫、夜间盗窃、ATM破坏及火警等。这些内外威胁因素有人为,有作业疏忽,还有环境因素等,要预防这些危害及威胁就必须依赖各种不同的软硬体安全措施,而视频摄像机是其中最直观也最重要的设备,针对不同类型摄像机的特性,通过与环境及危害条件的考虑搭配,就可营造出金融监控的重点防卫效果。 从测试看金融监控的今昔 本次“金融监控测试”,我们印证了一些金融影像安全监控的今昔差异,也验正了IP网络摄像机与HD-SDI等摄像机在金融监控中应用的精进之处。在过去的模拟摄像机时代,在金融柜台的部分,过去为了实现2-4公尺的景深与监看范围的平衡,常常必须在临柜人员与柜台台面的影像清晰度上做一个取舍,也就是说要看清楚柜台作业人员就无法兼顾民众访客的脸部清晰轮廓。反之,要看清楚访客民众脸部则必须舍弃柜台作业人员的动作细节。而为解决这个问题,只好增加摄像机数量,以满足对景深所造成的前后焦距达到清晰平衡的需求。 再者,也由于摄像机的监看范围及景深条件的限制,柜台台面上的钞券面额及点数钞交易过程,若出现争议常常出现无法提供有力且清晰的厘清证据,这样的清况也在监控摄像机的安装与调适上给工程商非常大的效果压力,因为过去金融银行常需要密密麻麻布满监控摄像机,才能满足无缝及细节掌握的监控要求。 到了今天,透过本期测试,笔者看到了金融监控今昔的大差异,在模拟金融环境的测试下,不管是IP网络摄像机或是HD-SDI摄像机或甚至是一体型摄像机,在HD高清或Full HD全高清的摄像机影像条件实现下,在同样的环境景深条件及高清镜头的搭配下,我们可以看到测试时模拟实景条件,景深焦距在金融柜台前中后的距离都可以在同一焦段下清晰的呈现,更重要的是在临柜模拟上,画面的水平涵盖度,已从过去一柜位一摄像机,达到二柜位一组摄像机的涵盖度,而这完全是高清影像的功劳。其次模拟柜台面的钞券面额、颜色及点钞张数与点钞数机数字都可清晰辨别,这应该是高清摄像机给金融监控所带来最大的应用“今昔差异”。 金融环境带来的摄像机考验 除了上段所述的差异,金融单位由于在装修上的特殊要求,几乎不可避免落地窗采光与光滑的地板等环境条件,过去模拟金融监控方式经常因为摄像机本身的影像处理电路(DSP/ISP)的效能限制,无法满足背光与宽动态(BLC/WDR)环境条件的挑战,而金融银行的监控摄像机在每日的特定的时间点内经常出现无法完全看清所有来客面貌或是ATM柜员机前操作者的面容等情况。另外过度光滑的地板产生的反光效应,除了造成影像背光强烈,而导致影像画面暗黑不清这一问题外,由于摄像机要抵抗这样的背光效应,相应就会提高增益,造成画面过曝或抑制过大,致使画面呈现一片黑暗的情况亦时有所见。 为了验证这样的问题在IP网路摄像机及HD-SDI摄像机上的测试效果,本期测试中,特别模拟了大片落地窗所营造的光线内外差及强烈的背光情况,透过这样的测试条件来检视现阶段各类高清摄像机在这部分的效能。而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所谓背光抑制能力上,不管是从实际模拟的环境测试或是强力投射灯的照射测试,都可以在背光抑制效果上达到前后目标物与背景光线平衡调整的能力。,从此过去因为地面反光,而导致画面上来客背光黑脸的情况,已不在是金融银行监控必须忍受的环境无奈。 至于实际模拟前后景光线差的宽动态启动效应,前景的室内情况在宽动态比率由50-120dB的不同摄像机电路设计下,可以完整清晰的检视,而背景中室外的大楼场景也可清晰无过曝的呈现在画面中。当然,这一部分根据参测产品的WDR动态范围不同,而有不同的呈现效果,不过基本上这个功能存与自动增益的调节,都是金融监控摄像机不可缺少的功能规范。 结语 “金融监控测试”只是我刊在产品测试上改变方式的第一步,其实很多时候金融监控工程的问题,常常都是在系统及摄像机安装后才发现的,如果能够在模拟环境的测试上发掘出一些实务的验证及问题,都会给用户及工程商在产品选型及施光安装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也希望这种产品实务测试方式能提供更多的资讯,以飨读者。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陈晓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