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普天基于大数据的公安扁平化指挥平台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平安城市建设正逐步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中,如火如荼地开展。伴随着平安城市的建设大潮,全国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和各省有关部署要求,大力加强和改进公安指挥调度工作,各地指挥调度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完善,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侦破大案要案、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公安信息化应用地指挥调度工作中也暴露出诸如“指挥调度系统关联性不强”、“应急警务资源分散”、“指挥调度手段相对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突发事件处置指挥的准确性、高效性,也阻碍了公安指挥调度工作的发展进步。 因此,亟需探索建立“资源共享、协同发展、高效运转、联动指挥”的新型指挥调度体系,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扁平指挥、精确处置、综合作战的水平。 普天公安扁平化指挥平台的大数据“基因” 针对这一需求,普天基于对“互联网+”的理解以及助力传统行业信息化的多年经验,推出“互联网+政务(公安)”的典型应用——基于大数据的公安扁平化指挥平台。普天公安扁平化智能指挥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着力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以指挥中心为龙头、各警种为骨干的快速反应体系,实现对各类案事件的扁平化指挥、快速出警、多警联动、合成处置。 依托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应用技术,实现警情由中心到出警终端的可视化“一站式”流转以及警力状态、警情位置、处置阶段全方位监控,做到报警即定位、及时布警、快速出警、迅速处警,最终做到“警情可见、警力可控、指挥可视”。通过流程化智能预案以及与一线民警及时通讯、视频回传等感知手段,实现对重大警情的扁平化、智能化指挥。 平台具有资源整合、全面联动、扁平派警、全程监控、信息随动、场景感知、可视指挥、横向协作等多个特点。对公安现有的指挥情报、警务情况、警情信息、视频监控、有线通讯、350兆集群通讯等资源,通过扁平化智能指挥调度台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资源与系统的联动通畅。通过Pad警务终端的应用(嵌入地图),实现警单从指挥中心到出警民警终端的“一站式”流转,并且能够对警情处置各状态过程进行分色监控。通过现场技防设备、Pad移动终端等智能感知手段,实现现场的信息实时回传、自动触发系统间信息的互相联动,达到场景感知的效果。系统满足现省、地/市、区/县等多级纵向可视指挥、横向联动协同,能够快速准确地协同各业务部门完成重大警情的指挥处置工作。 平台总体框架:“一张图”上的智能调度 普天基于大数据的公安扁平化指挥平台主要涵盖辅助接处警、常规警情扁平化可视指挥、重大警情智能化应急指挥、日常勤务管理及战时警力调度、警情多维度研判分析及重大活动安全保卫等主流业务应用,并且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并与警综平台、情报平台、交通卡口、卫星定位、视频监控、有线/线通讯等系统进行整合对接,最终实现“一张图”上的智能化、可视化、扁平化指挥调度。 其中,“辅助接处警地图台” 系统实现了多手段警情快速精准定位以及可视化界面操作。该系统主要面向指挥中心接警员,依托于警用电子地图,能够实现报警电话打入后自动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定位,并显示该警情所属的辖区派出所,同时以报警点为中心,生成三层动态防控圈,并且自动显示防控圈内的GPS巡逻警力、视频信息、卡口信息等。该系统能够让接警员清晰地了解现场情况,快速地生成警单。 “常规警情扁平化指挥” 系统则实现了警情“端到端”流转、“点对点”指挥,以及警情处置精细化管理、可视化“三反馈一督办”。该子系统主要面向市局、分局、派出所指挥领导,实现实时查看各自管辖范围内的警情处置进展以及巡逻警力状态。随着系统中警情状态颜色变化,街面巡逻警力用不同的颜色对应“空闲巡逻、赶赴现场、处置中”等几种状态,实现警情、警力可视化、精细化管理。 “重大警情应急处突指挥” 系统实现了行为预案为指引、多手段场景感知、指挥调度全过程记录备案。系统能够将处置过程中所有语音、指令、调度动作等信息进行记录备案,可以完整重现指挥过程,为调度工作评估和预案完善提供依据。 “可视化勤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可视化巡区及规则设置、以警情为导向的勤务巡逻、勤务可视化监督和精细化考核。该子系统主要面向市局指挥中心巡防科以及分局指挥中心、派出所领导,实现对巡逻警力的勤务报备,以及在电子地图上对各类巡逻警力进行有效监督。系统能够对警力装备进行有效管理,查看街面警力的部署,掌握警力分布情况,并以警情分析为基础科学安排勤务。从而实现对街面警力的精细化考核和监督,以及“警力跟着警情走”的科学布警目标。 “警情分析研判” 系统则是实现了警情高发区态势推演与海量异构数据的情报快速检索分析。系统能对警情数据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撒点显示,并能够采取图形、表格等方式,根据时间、地域、类别等要素,开展总体分析、排名分析、同比分析、环比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度分析、警情预警,辅助公安机关决策。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李俊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