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IP监控是良药还是毒药? 安全监控系统在911事件之后,陆陆续续被各国政府所重视,期间也发展出各种型态的安全监控系统,有所谓纯IP化(蓝色与黄色系统)、混合式、纯模拟(BNC)布线等类型。 在此同时,也结合了相关专业影像处理技术,发展智能型影像分析技术融合于安全监控系统中,进而开发所谓的“智能影像分析安全监控系统”,以求达到最完善的安全防护效益。 目前许多标案几乎开宗明义就是要网络化,且采用网络摄影机就是要百万画素以上,而且规格越高越好!似乎这才突显专业;也才是一个有“钱”途的案子。但是从陆续传出的失败经验显示,许多标案往往到了最终要结案的时候,才发现纯IP化的架构有许多无法达到的“理想”,技术根本窒碍难行,导致无法成案! 然而, 头都剃下去了, 不洗不行,最后只好找一个大家可以妥协的结果,勉强结案,不过,实际上这样的系统架构,根本就是一个很大的扭曲。 以下笔者分享一些常见错误观念,也针对目前安全监控系统上一些技术问题及迷思,提出看法与建议。希冀能提供更完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追求全网络化的需求与规格,却不懂网络化的真实定义与含意,进而掉进网络的迷思之中。 恶性循环三部曲 标案诞生都是缘起于使用单位需求,接着参考国外的作法及国内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意见及建议,列出相关标案的规格及规范,再进一步讨论需求的可行性及适应性。 上述的描述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被忽略了,那就是-未来实际操作者并没有被纳入讨论与协调中。 标案公告之后,接下来各大系统整合商无不开始规划期望成案的可能性,并思考该找什么样的专业合作伙伴参与竞标的行列。许多厂商到了这个时候,多半容易产生一个重大的致命伤;为了得标,将安全监控系统看成一般弱电系统,或只是网络架设的基础建设而已。 举例来说,目前许多标书都要求加入“智能影像分析功能”,但竞标商在看完规格后,往往不是认真去思考软件该如何调整,才能让系统最符合客户的应用需求;反而是拼命花时间去找寻规格可以“过关”的硬设备,而且费用要压到最便宜。 等系统架设完,只要硬件建设在结案验收时没有出大纰漏,再参考专家学者的建议,针对验收成果及目标尚未达成的地方,进行协调沟通,一旦一切顺利,能争取到开案单位的同意,包商便能结束整个专案的执行。 不过许多使用者殊不知,多数包商这种没有真正处理关键问题的“表面”结案方式,往往让结案成为问题的开始。许多案件停滞不前,往往就是因为开案的开始就已经种下失败的种子。笔者发现,上述历程的问题在于: 1.开案的时候期望过高。 2.专家学者建议,往往跟实际场域有很大的落差。 3.影像监控系统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标准(好像放诸四海皆准,未能完全复制),而且架构几乎变异不大。 如果监控系统再加入影像智能分析等其他功能,遇到的问题想必就更多了。 最重要的,是忘记回归到根本,从环境去检视对于网络化的需求。笔者在此列出过去实际阅览过的安控标案规格,这些,多半有着“不切实际”的问题。 1. 必须要有车牌辨识系统,准确度要98%以上,要能辨识时速90~100公里的车辆。 2. 所有摄影机都要是百万画素网络摄影机(案场内总计约有1,000支的规模),系统上线后,要能够透过网页实时监看每一台摄影机的live影像。 3. 摄影机必须全天候监看交通状况,智能影像辨识必须要提供实时意外状况。 上述要求讲得头头是道,但仔细一看,却缺乏合理性。试问:都会区一年之中,出现平均时速90公里的车子在道路上横冲直撞的机率是多少?再者,一个大规模案场中,真的有需要每一个角落都必须采用百万画素高解析摄影机吗?而且还要实时影像、智能型影像辨识等功能。业主可曾想过背后需要搭配多大带宽、多强大的CPU与储存系统,才能实现? 大家都往往只看网络化的便利性,却忘记网络化的限制、网络的带宽流量、信息的遗失率、用户的接受度、整个系统的负荷层面,及后续维护上都需要相当大的专业技术能力支持。值得深思的是,开出上述规格的标案屡见不鲜,有些甚至还是很多系统整合商当年度非常重要的标案之一,最后虽然顺利开标且得标,但至于案子最后是否真正有办法验收结案,这个答案就留给大家去想象了。 网络监控的盲点与提醒 早在好几年前就有人提出网络、高解析、智慧化将会是安全监控的三大方向,且从最近几年的趋势来看,也的确如此;不过,很少人注意到,当产品朝这样的方向前进,基础建设(如:使用者观念、市场接受度、系统的专业分工机制等)并没有相对提升。 而最可怕的就是大家对这样的产品产生“一头热”效应,对于网络监控系统的效果期望过高,但实际需要性并不强,好像装也可以不装也可以,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多半都是一知半解。在此笔者便就个人观察,提出采用网络摄影机尚 待注意的几个地方: 1. 由于目前网络摄影机多采用“不可逆”的H.264的压缩格式,无法像模拟监控还原原始影像,对于实时侦测的结果,多少有些影响。 2. 目前网络摄影机在夜间低照度的环境,影像质量仍无法完全与模拟摄影机匹敌,这一点取决于感光组件的设计上。 至于网络摄影机在对智能影像分析这部分要努力的空间,有机会笔者再专文介绍。下面则先就自身遭遇到状况做些分享,并提出一些建议。要做好安全监控系统,不外乎就是要做到天时、地利及人合。天时-基础建设同步提升 台湾网络架构,其实仍不够健全,除几个大都会地区之外,其他地区网络基础建设还非常贫乏(笔者本身是宜兰人,在宜兰局域网络建设几乎跟3年前一模一样)。 基础建设若无法如期提供,全网路化的监控架构只会是一时满足标案“很前瞻”的虚荣感,但实际上根本无法做到!当摄影机全网络化之后,有没有人知道一年的网络频宽费用会耗用多少预算,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这往往也是当初规格设定之初,许多业主与包商并没有考虑进去的部分。 相关承包商或是业主须建立正确带宽使用概念。通常安全监控带宽绝对不能使用到带宽极限,安全且稳定的范围是小于50%,实际上都是以45%上下为主,另外55%是预留给一些空间给其余封包,进行相关接口会谈或是其他网页浏览器等相关AP实作,以应付突然需要沟通的事件,确保达到最好的传输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