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对人防通信警报系统建设的几点思考 通信警报是人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实施组织指挥的基本手段。抓好通信警报系统的建设,一直是人防部门的首要工作,在信息化时代尤其如此。这次到通信学院参加全国人防办主任研修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可谓受益匪浅。现结合湖州人防工作实际,对通信警报系统建设的几个现实问题谈点看法。
一、着眼指挥保障,抓好操作应用训练
进入本世纪以来,借助城市化建设、台湾局势变化的时机,国家重点城市人防通信警报系统建设大多数达到了较高水平。以湖州市人防办为例:从2004年开始,不仅修建了人防地下指挥所,搭建了综合性指挥平台;还借助指挥所口部房建设,重新建设地面指挥中心,装备了移动指挥车,背负式短波电台等,形成了地下、地面、移动“三位一体”的通信系统,具有短波、超短波、微波、卫星等多种现代化通信技术保障手段。警报系统建设更是日益完善成熟,总数达到144余台(套),不仅主城区实现全面覆盖,而且人防重点镇全部安装,并完成了原有警报的灾警和广播功能改造。近5年来,仅市人防办投资于通信警报的设施设备建设,就达到7000余万元。这对一个中小城市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可谓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
然而,众多的设施设备建设,并不表明人防组织指挥保障水平已经很高了。人防办作为人防指挥部的首脑机关,其主要职能是搞好组织指挥保障,特别是通信保障。一旦临战临灾,这些年建立起来的众多系统,如果发挥不了作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那将是极大的犯罪。因此,就当前而言,抓好人防通信的操作应用训练,提高人机结合水平,保障随时应急所需,肯定是第一位的大事。特别是重点城市人防部门,务必要改变“重建设轻应用”的观念与现实,切实把操作应用训练抓起来,抓出成效。
从技术保障看,应主要抓好两类人员的业务技能训练。一是指挥通信保障人员,应加强通信保障基本知识,无线电短波、超短波、有线电通信、光纤通信、指挥信息平台,电子对抗与网络防护等知识的学习;分专业进行指挥信息平台操作与管理,空情信息接好与分发,防空警报发放,有线无线电及卫星通信等业务技能训练。二是指挥工程保障人员,应加强工程伪装与防护,工程风水电等知识学习,进行指挥所开设的工程保障,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训练。通过学习与训练,使整个通信警报系统的技术性能达到最优化,保障人员的业务技能达到高水平。
训练的主要途径有三条:一是省人防办组织集训联训,提高保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特别是要抓好单边带电台的日常训练,空情接好处理系统的定期训练,以及移动指挥车和无线电台操作人员的联合训练。二是重点城市人防办组织开展“岗位练兵”和各种演练的保障训练。特别是人防指挥部演练和人口疏散演练等,对保障人员熟悉业务、提升操作技能,可谓最佳途径。三是院校组织培训,建议多搞一些半年期的专业培训班,侧重理论知识和新技术学习,兼顾操作技能训练,使人防部门的专业干部能及时掌握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
二、适应发展所需,抓好延伸配套建设
这些年,国家重点城市人防部门的通信警报系统建设已基本完善,但县区一级人防办大多还在起步之中。以湖州为例:所属三县两区人防办的机构都已建立,并已完成综合信息网建设,实现了市与县区视频、语音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县区人防指挥所或应急救援中心建设也已起步,三五年之后,可形成完整的市域通信警报系统,达到目前省与重点城市人防办的互联互通水平。
根据这一发展趋势,重点城市人防办要加强对市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指导,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特别是结合县区指挥所或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如何配置好各种通信手段,值得研究。笔者以为,县区一级既可以建设人防指挥所,也可以建民防应急救援中心,名称虽不一样,但实质内容一致。县区人防指挥所的建设,特别是地下部分,规模可以小一点,不要拘泥于重点城市人防指挥所的模式,搞得太大。当然,经济实力强的,可以超过重点城市的指挥所。同时,有了地下指挥大厅,就不一定再建地面指挥中心了,反之亦然。指挥大厅、指挥中心、指挥室等各种平台建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总之,一定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实际需要,兼顾平战利用,否则就是资源浪费。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县区一级人防办还要抓好移动指挥车建设,这也是人防通信系统延伸建设所必需的。同样的问题,县区装备移动指挥车,也不要向重点城市人防办看齐。从平战兼顾、机动灵活方面看,在车辆选型上不宜使用大型车辆,而适宜小型指挥车。为保证互联互通、快速传递信息,在设备选型上要统一制式标准,达到应有的基本功能。起码在一个省范围内要统一,不能各搞各的。
为了适应县区通信系统建设和新技术发展,重点城市人防办的相关设备要进一步配套完善,有的要更新升级。特别是短波通信,是人防部门这些年通信保障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还是手工作业方式。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实际需要,在自动收发报、数字传输方面应尽快配套升级,形成省域范围内的自动收发报系统。超短波通信网要逐步向集群数字通信发展。针对现有卫星通信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还要加快配置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增加多样化通信保障手段。在目前国家人防办尚未开展数据库建设的情况下,省一级要先搞起来,尽快实现人防指挥自动化。
三、坚持改革创新,抓好机构队伍建设
搞好人防通信警报系统建设,先进的技术装备固然重要,但人还是决定性因素。从目前重点城市通信站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机构编制,还是人员素质,大多已落后于技术设备建设水平。湖州是国家二类重点人防城市,核定通信站编制9人;人防指挥所建设后,由地方核定管理处编制4人。因历史原因,人防通信站原有人员大多已不适应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但因编制限制,确实需要的人才又进不来。以笔者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看,解决机构编制问题,比建设人防地下指挥所、地面指挥中心这些工程要更难做好。因此,一定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从多个方面设法解决。
一是对人防通信站机构编制进行改革。人防通信警报系统的技术保障,一直以来由通信站承担,然而,现有人防通信站的设置又长期一贯制,没有随着人防通信警报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其名称也已老化。建议上级人防部门作些研究,从长远发展需要出发,更改通信站的机构名称,重新确定机构职能,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使之与实际担负的工作任务相适应。
二是多培养操作应用型的实用人才。从这些年到部队院校和地方院校招聘的大学生看,大多数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实际操作技能也不是很高,要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才能真正派上用场。希望部队院校在培养通信指挥专业本科生时,能与各地人防部门加强联系。特别是在操作技能学习方面,可以指定一批重点城市人防指挥所作为实习点。现在,大多重点城市的人防指挥所建设的很好,生活条件也不错,作为实习点肯定能学习到许多操作技能。同时,重点城市人防通信系统建设正在向县区一级延伸,所缺的就是操作应用人才,在实习过程中也可解决人才供需双方的对接问题,让更多的有用人才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
三是采取灵活办法解决人员编制问题。从已采取的措施看,主要是聘用编外合同制人员,解决普通保障人员不足的问题。再是以技术顾问等形式,聘用当地的一些专业人员,解决应急维护问题。另外,人防作为准军事化单位,特别是通信站作为国家人防编制单位,可以适量采取指令性的部队院校培养毕业生分配办法,允许适当超编,经费由使用单位自己解决。
四是通过地方途径解决编制人才问题。目前,各地正在进行机构改革,人防部门一定要抓住机遇,使人防办自身成为政府的一个工作部门,适当增加行政编制。同时,还要积极争取,使现有人防指挥所管理机构的编制有所增加,确保技术保障人员能够进得来。再是对现有技术保障人员进行岗位专业培训,做到一专多能、一人多岗,能实时适应通信技术发展所需。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李俊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