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应急指挥,简单or不简单?(2) (1) 快速——信息汇集要快、决策过程要快、指挥通讯要快 (2) 全面——所有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可能需要的信息都要有采集手段和联接方式 (3) 可靠——信息系统要可靠、信息传送路径要可靠 图3 应急事件特征与应急IT系统要求 信息是IT系统的灵魂,也是连接业务目标和技术手段的纽带。从应急指挥的业务特征出发,对应到对系统中信息的要求,就可以明确应急IT系统到底重点是做什么。 在快速、全面、可靠三个要求中,全面是最难解决的。由于应急指挥涉及到社会的几乎所有方面,那么从全面的角度考虑,必须具备将这些社会各个系统的IT信息全面接入的能力。这些信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各个部门业务系统内的数据库数据为主的结构化数据,一类是以图像、视频以及一些特殊的类似地震、气象的专业图片为主的非结构化数据。由于若干年来绝大多数部门的IT系统建设都只考虑自身的内部业务需求,较少考虑不同部门之间横向的信息共享和获取,因此当前真实的状况是耸立着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彼此制式标准不同,横向的数据整合很难进行。但是对于应急指挥IT系统的建设而言,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切的核心,否则任何决策和指挥都无从谈起。对于结构化数据,目前应急IT系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从各个下级系统抽调人力、配置终端集中到应急指挥大厅,事件发生时采用远程登录的方式来实时获取信息。也就是信息不集中人集中。这种方式的弊端显而易见,一是不足以覆盖足够广的面,二是远程登录系统在可靠性方面很难保障,三是对于未来多系统横向数据分析提供辅助智能决策的软件无法从数据层支持。这种方法是无法满足应急系统真正的业务需求的。 (2) 利用数据库中间件,从不同的业务系统中抽取所需的数据,汇总到应急指挥中心进行应用。这种方式原理很清晰,但是复杂度太高。由于数据库中间件和数据库、操作系统强关联,因此对于各种各样的异构系统,也必须用异构的二次开发去加以解决。这种方式的工作量和成本随着覆盖广度的增加会呈指数上升。 (3) 共享存储容灾的方式。即将各业务系统以数据容灾的方式在应急指挥中心做统一的关键数据储存。这种方法可以较好的解决异构性问题、方案成熟,对未来业务支撑度高,数据安全性好。需要解决的是管理体制配套的问题。 (4) 将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采用高清视频编码器将远端的显示信号同步传送到应急指挥中心进行显示。这种方式布署简单、快速,投入小。不获取数据,但通过远程呈现同步远端的系统桌面。 从长远看,第三种方式必将成为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一种数据共享手段。而在当前,通过第四种手段进行阶段性的布署,可以作为过渡方案。 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现在通行的方案是通过数字编码器将远端的模拟或数字图像传送过来,根据应急决策的要求进行集中的显示。实际上,应急指挥的需求不断深入,从另一个角度也会极大的促进整个社会监控和视频资源的联网化、标准化进程,最终形成一个全联网、全互通的非结构化资源体系。 而可靠的要求,反映在应急IT系统中,主要包含有两个方面:一是应急IT系统自身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就是通讯链路的可靠冗余设计。由于极端应急事件的破坏往往很大,正常通讯链路的中断是必须要作为设计基准预估的。因此一方面不依赖于传送条件和气象条件的卫星通讯作为应急IT系统必备的备份链路是必备的选择,另一方面基于无线WLAN或集群的现场快速布署启用的前端通讯系统也是尤为重要。在汶川地震救灾中,在绝大多数通讯手段损毁的情况下,这两种手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有线无线、多种连接手段的融合管理能力、切换控制能力在应急IT系统的链路支撑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极端紧急的状态下,基于应急预案,在广域链路全部不可用,实时数据获取能力瘫痪的情况下,则应急指挥中心至少应具备一个数据中心的功能,基于历史数据和通讯来应对问题、进行决策,然后基于卫星通讯等较难被损毁的通讯能力进行指挥处置。前文提到应该加强各系统在非应急状态的数据向应急中心的灾备,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完全依靠数据实时获取的应急指挥中心在极端恶劣情况下是不可用的。 对于快速的要求,反映到IT系统上,其实就是尽量加强系统的智能性,增加计算机的处理比重、减少人的处理比重。这其中有两个努力方向:一是对于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的建设,比如数据分析辅助决策、与显示相关的各种快速功能建设、实时数据调取能力的加强等。另外一个方向是加强非应急状态的准备以尽可能缩短应急处置时间。非应急状态下主要包括数据的储备、整理和分析报告,以及针对各种可能情况的应急预案的设立和触发机制的建立、配套的演练等。后者对于加快应急响应速度是更为根本的,事件发生后反应再快,决策者再高效,如果每一个细节事项都要逐一落实安排的话,效率还是很低的。加强应急指挥IT系统的建设,其实还是为了改变现在处置应急事件的模式——就是“一把手工程”,非得一把手到了现场指挥,各部门才能动起来、协调起来。真正的应急指挥,最核心的决策者应该位于应急指挥中心或者移动应急指挥中心,即各类数据和结论汇集的地方,才能最高效的决策;真正的应急指挥,应该80%的处置都是触发式的而不是指令式的,即出现某种情况,相关部门人员根据事先设定好的预案和演练立即反应,而不是等待领导指示要求。设想地震发生的时间只有几秒,在应急指挥系统覆盖下的学校,一方面应该立刻有相关的建筑、交通、卫生资源等相关数据汇集到应急指挥中心进行处置决策,另外最关键的,是要在第一时间由老师一声令下,学生立刻全钻到课桌下面。成熟的应急指挥快速响应,预案解决80%的问题,应急决策和指挥只解决另外20%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发展的方向。 经常提到的还有应急通讯车的问题,其实应急通讯车可以看做是一个通过卫星链路和主应急中心相连接的分中心。其具备基本的应急指挥中心的能力,而更靠近现场,对于处置某些特定的事件非常有价值。配合通过无线布署的现场图像获取,则可以更为迅捷的由应急中心获得第一手的现场材料。这种应用,从本质上和阿波罗登月计划中月球车和地面NASA的指挥大厅的关系一样。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陈晓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