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用良性商业模式打造智慧城市

时间:2013-03-06 来源:中国集群通信网 作者:admin 点击:
智慧城市不能形成“智慧孤岛”

现今,大批量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正伴随着国家“十二五”计划如火如荼地进入了建设阶段。由此诞生出的一个个响亮的口号如“智慧的北京”、“智慧的上海”、“智慧的……”的确让人憧憬连连。

但是在前段时间,一辆120救护车由于在通过一处公路收费站时其司机和车上医护人员没有带钱,致使救护车被拦在了收费站外,造成了车上急救病人病情延误而死亡。这原本只是一场医疗事故,但这件事恰好发生在我们大力提倡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有智慧的手段却没有一个聪明的办法解决一些紧急突发的问题,这里的弊端正是在于在交通、医疗、警力与应急部门之间缺乏智慧的连接与合作。人们不免会猜测,在智慧城市火热发展的背后会不会也在堆砌一个个“智慧的孤岛”?所以,谈智慧城市,我们更应该好好寻思,智慧城市到底应该如何去建设?

政策鼓励下的商业模式前景

从政策角度我们能够看到“孤岛”问题正在得到积极有效的避免。在国务院以信息化建设促进产业经济转型的倡导之下,国务院下属的工信部、住建部、国土资源部等政府部门正在将智慧城市的概念落实并达成共识,以住建部下发的《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为目标,在原先信息化的基础之上,通过产业政策、金融的手段、概念的传播形成招商引资的杠杆,建设有关智慧城市的全产业链。

此外,最近住建部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宣布将在“十二五”的后3年内(即2013年起),提供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融资额度支持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这一投资性举措将会引导智慧城市市场保质、保量地形成规模化。

这些利好趋势正是在强调,智慧城市产业必须要与经济挂钩,缺少商业模式和运营思路建设智慧城市,只能是空谈和遐想。特别是在政府牵头引导建设智慧城市前提下,企业和政府间更应当合理塑造出一个有机的商业模式闭环。

双向需求共铸产业新模式

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曾在一次智慧城市会议上重点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并不是一两年就能建成的,所以政府官员绝对不能为追求政绩去做一些“上天不落地”的面子工程,切忌贪大和简单复制国外成果,在结合中国的国情去建设智慧城市的同时,每个环节都应该脚踏实地去完成。邬贺铨院士的观点在于,政府部门在面对智慧城市建设任务时,需要对那些提供智慧服务的企业进行了解,只有深入了解企业业务后,政府才能结合城市治理时遇到的问题,利用智慧的解决方案,带动起一些行之有效、能改善老百姓生活的项目开展起来。

而来自思科战略拓展部的隋成岩先生站在企业的角度认为:企业布局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时,首先应当掌握的重要资源就是人脉。城市的管理机构是政府部门及相关事业单位,所以那些意见领袖和业务专家往往就是那些负责城市管理的基层工作者和高层的领导们,他们相比企业更了解哪些业务在实现智能化后可以给大众带来便利同时又能节约成本及带来收益,这一群体一旦担当起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顾问角色,将会为智慧城市服务带来更多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因此,无论从政府的角度还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双方之间的观点都是不谋而合的,政府和企业间,正在寻求着紧密的联系,以带动起智慧城市服务的整体化发展。随着住建部公布了90个城区的智慧城市试点,整个智慧城市产业的蛋糕不断变大,政府与企业间的联动作用也将变得更为重要,由此带来的产业聚拢和新商业模式也将逐渐形成。

截至目前,在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下,全国范围内的诸多地区已经逐步开始了智慧城市产业园的建设工作,将优势企业召集起来并汇集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示范点,以谋求共同推进智慧城市服务体系的建设。产业园的建立,让提供智慧城市服务的企业在一个更加有机的生态环境下相互依托、良性竞争,联动政府,以更强劲的整体实力,给城市的智慧化带来明显的效益。

结语

不可否认,随着政府和企业间的多方交流和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孤岛式的发展模式将在2013年彻底被打破,在有效形成商业模式链条的基础之上,用科学信息技术将每一个领域、每一座城市都串联起来,真正实现“智”的共享、“慧”的互利。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陈晓亮)

中国集群通信网,国内首家集群通信专业网站。

Copyright © Ptt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集群通信网 对讲机学堂 对讲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