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70后”华商“弄潮”物联网 向世界输出优质中国产品
浙江方大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宏伟,研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照明智能管理系统;联思普瑞(武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靖峰,研发人工智能摄像头;南京乐韵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立峰,研发智能音箱。 本报记者眼前的这三位“70后”华商,都获得美国名校博士学位,曾在世界顶尖的技术公司任职,或是成功创办自己的企业,而几乎在同一时间,他们做出同样的选择:回中国创业。如今,宋宏伟和刘靖峰已是国家“千人计划”的专家,而赵立峰也正在申请中。在物联网产业日渐风生水起的今天,他们将世界领先的技术带回中国,又在这里制造出获得国际认可的产品。毋庸置疑,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选择回国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这句话,让宋宏伟在2011年迈出了勇敢的一步——离开美国,回中国创业。 宋宏伟的这个决定,在他的家人和美国上司眼中,就是“一个冒险”。在美国,他学习工作近14年,已是一家顶尖芯片设计公司年收入30万美元的研发主管;回到中国,他几乎一无所有,工作经验值为零。 “我给你保留一年的职位,如果你的冒险不成功,随时可以回来。”宋宏伟离开时,他的美国上司说了这么一句话。 然而,5年过去了,随着他搭建的城市照明智能控制平台销量越来越好,宋宏伟从来没有动过回去的念头,反倒不少在美国的同事跟随着他的脚步回国创业。 与宋宏伟不同,刘靖峰回国,是一次被动的选择。2010年,刘靖峰在美国的一个同事打算回家乡武汉创业。“我当时其实是不太想回国的,因为没有在中国工作过,我觉得我不太适合中国市场。”刘靖峰说,而且作为一个毕业于浙江大学的江苏人,他此前甚至从未到过武汉。 不料,这个同事回国注册公司两个月就遭遇挫折,决定重回美国,并请刘靖峰为他善后。于是,抱着“做一下暂时性任务”的想法,刘靖峰从硅谷来到武汉。他没想到,他就此开启了在中国研发、在美国销售的创业之路,一干就是6年。 而在硅谷经历多次创业的赵立峰,则将回国创业视作“一个必然的选择”。读博期间,他作为研发总监的一家创业公司,就于2003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4年之后,他作为合伙人创建了一家芯片研发公司,之后卖给了全球巨头联发科。软硬件方面的视野,他兼而有之。 身处硅谷,赵立峰敏锐地感觉到,随着移动互联网化和物联网化时代的到来,未来世界将会实现万物互联。而在决定研发智能音箱音乐传输核心技术之后,他发现全球大部分音箱都是在中国制造生产的,于是回国创业成为他的一项长期打算。2012年,他来到南京,开始了新的创业。 无论出发点是什么,宋宏伟、刘靖峰和赵立峰几乎同时做出了共同的选择,一个趋势性的选择。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群人,在美国获得高学历后,在硅谷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然而在大洋彼岸,中国越来越好的创业环境和发展潜力,对他们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于是他们决定,回国。 艰难融入 对于每个创业者来说,应对挫折都是其必修课。这些华商从美国到中国,经历了文化、环境等多重变化,成功来得更为不易。 赵立峰发现,回国没多久,钱就用完了。“回国时,我以为国内工程师的成本会比硅谷便宜很多,所以没有积极去找前期投资。”一年之后,他不得不去寻找投资,解决燃眉之急。 解决了钱的问题之后,赵立峰在产品推广上又出现了“水土不服”:“在美国,客户非常看重技术指标,但在中国,我们被问得更多的是产品用途、如何落地、落地效率以及成本等问题。”这对习惯了硅谷创业文化的赵立峰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落差。回国之初,他花了很长时间去寻找痛点,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 刘靖峰的回国创业之路同样崎岖。创业一年之后,他带领团队顺利做出了电力载波芯片,却发现,在中国没有任何市场和销路。“当时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我回来做出在中国甚至国际领先的产品。”刘靖峰现在都觉得,那时的自己太天真,根本没有考虑中国市场的需求。“最后我的账上只剩下200块钱,团队其他人都回美国了。” 痛定思痛,刘靖峰坐下来思考,意外发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个中间品,是市场需求很大的开源硬件,而当时中国的创投界看重的恰好是这类产品,而不是高精尖的技术前沿领域。于是,他决定公司转型做智能硬件,很快就得到了投资人的青睐。 相比硅谷,中国的创业台阶更高,这是赵立峰和刘靖峰的共同感受。“你需要做出一个完整的产品,产生很高的商业价值,才有一个好的推出管道。” 明确这一点之后,去年7月,刘靖峰开始做全新的人工智能摄像头系统项目时,就从容了许多。这个瞄准市场真空的产品,到去年底就获得了100万套订单。“与以往不同,这次我是知道下面有水,才开始往下钻井的。” 在主动融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在做事风格和理念上,这些华商依然坚持着从硅谷习得的高标准。 对宋宏伟来说,坚持自己一贯的“诚信”和“信任”原则,让他吃了一些亏,甚至赔了不少钱。但他发现,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后,正是诚信和专业,为他赢得了团队和同行的尊重,团队凝聚力增强,跟其他企业的合作也越来越顺。而“兴趣”也是他从美国到中国一直坚持的价值取向,他坦言,放弃美国的高薪主管职位回国创业,完全是追随了内心对创业的兴趣,相较结果,自己更享受创业的过程和阅历,“我不会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不会被外界推着走,更多是自己内心的追求”。 走向国际 如今,这些来自硅谷的华商在国内干得越来越顺,他们不仅将世界领先的技术带回中国落地,同时也向全球市场输出了先进优质的中国产品。 当然,获得海外认可并不容易。宋宏伟回国创业之后的第一个国际大订单,竞争对手就包括了飞利浦、通用电气等欧美巨头,而中国同行之前从未拿下过智能路灯控制的海外项目。 那是2013年,来自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的客户要求,只要有路灯灭了,就需要在两分钟之内知道具体是哪一盏,而按照国内习惯,这个时间通常是一天。为了拿下这个客户,他和团队用了一个星期,“没日没夜地完成对方的要求”,用户提出什么需求,他们都设法实现,最终,这个初创没几年的小公司成了赢家。 走向世界,宋宏伟凭借的核心优势还是技术。他以在南美做的项目举例说,对方要求对整个城市的路灯每15分钟读取一次数据,“如果一个城市有五六十万盏路灯,对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是非常高的考验,对软件处理大数据的能力也有很高要求”。如今,他们的专业性获得了很多大企业的认可,过去的竞争对手飞利浦,也变成了战略合作伙伴,付钱购买方大智控的软件使用权。经过5年对路灯智能控制技术的提升之后,宋宏伟公司研发的基于智慧灯杆的城市物联网信息平台,已推广到全球5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 赵立峰的合作对象,同样是行业里的巨头。在国外,他跟谷歌音乐、亚马逊等内容和服务商合作;在国内,则是跟QQ音乐、阿里云等主流平台联手。“我们每个月卖出十几万台智能音箱,其中80%到90%都是销往美国和欧洲的。”赵立峰说。 攻占国际化市场的行动背后,是一支国际化的团队。 无论刘靖峰还是赵立峰,他们的公司都横跨中美两国,团队中既有中国人,又有美国人。“我们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就是一位白人,很多工程师也是白人。”刘靖峰发现自己基本上一半时间在中国,一半时间在美国,团队也是经常两边飞。刘靖峰说,这让他几乎终年无休,“中国过年的时候我就到美国上班,美国过圣诞节的时候我就到中国上班,只有元旦两边都休息。”虽然辛苦,但在刘靖峰看来,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一切就都值得。 更为重要的是,国际化的团队让这群华商具有更为鲜明而独特的优势。刘靖峰坦言,美国的先进技术和算法,加上中国完备的供应链、员工吃苦耐劳的精神,构成了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对着美国人说我懂中国,对着中国人说我懂美国,这就是我们的长处。”刘靖峰笑言。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李俊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