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跌宕起伏的新中国业余无线电活动

时间:2015-10-15 来源:网络 作者:BA1AA 点击:

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无线电使用及器材管理甚严,群众对“电台”二字讳莫如深,老一辈HAM都按照规定上交了手中的器材与设备,中国的业余天空归于静寂。

随着国家领导人关于开展群众性军事训练指示的实施,1952年经周总理批准成立了“中央人民国防俱乐部”(后改为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业余无线电活动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随着国家大形势的发展而跌宕起伏。

BY1PK的诞生

共和国第一个业余电台BY1PK始建于195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无线电快速收发报友谊竞赛,她的建立经过已有不少文章见诸于报刊、杂志,这里不再赘述。

竞赛结束,BY1PK撤收,国家体委陆上司决定,由副司长张文华牵头,成立了有汪勋、童效勇、常国良、田绪论4人参加的“业余短波电台研究小组”,为逐步在我国开展业余电台活动进行积极准备。

当年“业余电台研究小组”现在尚健在的成员已是耄耋老者:左起常国良(BA1GL)、汪勋(BZ1WX)、童效勇(BA1AA)

具体任务是,搜集资料、熟悉业务、掌握技术、制定有关业余电台活动管理法规和重开BY1PK恢复发信,为此还在陆上司架设了两部7512-C型收信机,早晚收听各国业余电台的联络,同时积极与上级机关和无线电管理部门联系,争取BY1PK于1959年初重新对外呼叫。

1959年5月6日,邮电部电信总局批准国家体委中国人民无线电俱乐部业余电台使用原呼号BY1PK恢复同社会主义各国业余电台之间的联络,接到通知后,BY1PK遂于苏联无线电节5月7日北京时间20:00使用E321(150W)发射机在14MHz正式对外呼叫,从此中国大陆也就有了开展业余电台活动的基地和几位从事业余电台工作的干部。

随着BY1PK操作的熟练和对相关知识的完善,在国内部分省市开设业余电台条件渐趋成熟。1960年国家体委在业余短波通信活动计划中即提出在全国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中开设十余座业余电台,并决定当年三月举办一期干部训练班。由于1960年代初国家困难等形势影响,这个办班计划没有得到实施。

第一期业余电台教练员培训班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国内增加业余电台的工作又被提上日程。1962年12月国家体委陆上司致函邮电部电信总局:“为贯彻国防体育以无线电为重点的要求,使之更好地为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提出准备在北京、陕西、四川、吉林、湖南等省、市体委无线电俱乐部建立业余电台的要求。

目的是给学习通信的体委系统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上机锻炼,熟悉业余电台的机会,使之成为在本地区开展业余电台活动的骨干。同年12月19日邮电部同意并发函通知各有关省、市邮电管理机构,在各地体委建台时给予办理相关手续。

1963年第一期业余电台教练员培训班全体合影 ,前排左起秦在欣、张玉梅、刘金玲、刘招桂,

后排左起:张生明、王孝先、彭建斌、江叶英、程平、孙企图、钟积应、童效勇

1963年4月1日国家体委向拟设台的单位发出通知,决定在北京、吉林、陕西、四川、湖南等五省市体委无线电俱乐部各建业余电台一座进行试验,并要求于7月1日8时正式开始联络。

1963年6月2日训练班结业大家到颐和园留影

1963年5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期业余电台教练员培训班”在北京天坛内的中国人民无线电俱乐部开班。班主任为童效勇,教练员为秦在欣(女)、刘金玲(女),各地参加学习的学员有:吉林省体委王孝先、孙启图;陕西省体委刘招桂(女)、张玉梅(女);四川省体委江业英、张生明;北京市体委彭建斌;湖南省体委钟积应等八人,训练内容为业余电台管理及使用的一般规则;业余电台操作、架设知识、电工知识等,训练班期间还人手一台71型收发报机,短距离模拟业余电台通联, 训练班于6月1日结束。

这次训练班的举办为新中国第一批集体业余电台顺利开台奠定了基础。学员们回原单位后即积极着手筹备本地区的业余电台。

1963年7月1日是预定的国内业余电台首次空中聚会的日子。按时出台的除BY1PK外,只有位于长春市的吉林省体委无线电俱乐部业余电台BY2JL和位于西安市的陕西省体委无线电俱乐部业余电台BY9SX;7月22日位于成都市的四川省体委无线电俱乐部业余电台BY8SC开台,10月15日北京市体委的业余电台BY3BJ也准备就绪开始联络,只有位于长沙市的湖南省体委无线电俱乐部业余电台BY6HN姗姗来迟,直到1966年1月3日才开始发信。

那时的制度与规定

由于当时我国空中业余电台数量不多,国家对电台的管理也比现在更趋直接和细致。为规范管理,防事件于未然,在省市开办一批集体业余电台后,国家体委多次督促中国人民无线电俱乐部起草业余电台活动有关管理规定,1964年1月23日国家体委向当时设有业余电台的北京市、四川省、陕西省、吉林省、湖南省体委与中国人民无线电俱乐部下发了[(64)体陆字第001号]文件,通知各地‘业余短波电台有关制度与规定(草案)于1964年2月20日开始试行。(具体内容见《现代通信》杂志第四期)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国家的无线电管理法规中并不允许设置业余电台,所以所有业余电台包括BY1PK在内都是按照专用电台申请、报批的,其规章制度除与业余电台需遵守的相关内容外,凡是当时规定专业电台有的制度,我们也必须制定并遵守。

全国业余短波通讯竞赛

国内各集体台根据这个文件的精神,除相互间开展通联外,同时由BY1PK向全国播发通播电报和组织网络通报。

1965年BY8SC全体人员在天线下的合影,左起江叶英、张生明、俱乐部主任安成佛、李令海、罗明林

为促进我国业余电台事业发展,也为了了解这几个集体台的水平和状况,国家体委于1965年7月1日~3日还组织了第一次“全国业余短波通讯竞赛”。参加竞赛的电台有:中国人民无线电俱乐部业余电台BY3NA(BY1PK国内使用的呼号)、吉林省体委无线电俱乐部业余电台BY2JL、北京市体委无线电俱乐部业余电台BY3BJ、陕西省体委无线电俱乐部业余电台BY9SX、四川省体委无线电俱乐部业余电台BY8SC等5家。湖南省体委无线电俱乐部业余电台BY6HN因当时尚未开始发信而未参赛。

由于国家规定,当时中国新开放的这几个业余电台都只能在国内各台之间联络,平时以互相通报或抄收通播电报为主,所以竞赛也不能按照国际通用规则以联络的电台多、距离远、范围广为优胜,只以CW通联的时效和收、发电报的报文质量定高低。

1965年操作于BA8SC的(左至右)罗明林\BA8AA、张生明与李令海

由于竞赛中除联络外,各台还要收、发电报,所以评分时,除计算联络分外,还计算收、发报文得分,每个阶段两部分相加后,即为该阶段的“阶段得分”。各台在各阶段得分的和即为总分,最后名次根据总分多少评定。

竞赛的裁判工作由国家体委组成的裁判机构实施,童效勇、常国良(BA1GL)负责主持。各台将竞赛登记、收、发报文等竞赛文件,在规定时间内邮寄至国家体委审查裁决。

这次竞赛的结果是:第一名中国人民无线电俱乐部电台BY3NA(BY1PK)、第二名陕西省体委无线电俱乐部业余电台BY9SX、第三名吉林省体委无线电俱乐部业余电台BY2JL、第四名北京市体委无线电俱乐部业余电台BY3BJ、第五名四川省体委无线电俱乐部业余电台BY8SC。国家体委为获得前三名的电台颁发了奖状。

恢复与发展

1966年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大家都停下手头工作参加“革命”,刚成立的集体电台也纷纷被禁发信。1968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联合发布命令(史称5.12命令),国家体委被定性为“刘、贺独立王国”全面实行军管。

训练班的两位教员也都是BY1PK早期的操作员,秦在欣(右)从国家安全部退休、刘金玲于江西省一建财务岗位退休

中国第一批集体业余无线电台无一幸免均被打成刘贺独立王国反党篡军的黑工具而遭到封杀。凡和业余无线电台沾边的人员都被审查经年,大多数同志被调出体委系统。好不容易积累的各类资料和所有设备、器材都被丢失、损坏殆尽。

1981年9月国家批准集体业余电台恢复活动后,“文革”前祖国大陆的六个业余电台,BY1PK于1982年3月率先恢复发信,随后四川的BY8SC成为BY8AA,北京的BY3BJ成为BY1BJ,湖南的BY6HN成为BY7HL也先后恢复发信,只有陕西和吉林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恢复活动。

四川的2位OM,江业英(左)从四川省体育总会退休、张生明从国家安全部退休

为了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文革”后原来这些省、市体委无线电俱乐部业余电台都改为“无线电运动学校”或“军事体育学校”的电台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最后BY1BJ、BY8AA分别演变为北京市和四川省无线电运动协会业余电台,成为爱好者们的活动中心,担负着当地业余无线电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

陕西的2位YL刘招桂 (左) 从合肥解放军炮兵学院教学工厂退休、张玉梅退休于西安太阳食品厂

而当年训练班的人员大多离开了HAM队伍,只有彭建斌是从北京市无线电运动学校副校长的岗位上退休,他还在业余无线电活动圈里,但遗憾的是因为身体原因已经不能参加活动了。几位尚能联系上的老同志如上,希望他们健康长寿。

作者BA1AA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李俊勇)

中国集群通信网,国内首家集群通信专业网站。

Copyright © Ptt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集群通信网 对讲机学堂 对讲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