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使用流星进行的无线电通信——流星余迹通信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看到流星划过天际首先想到许愿的习惯成为了很多人的下意识反应。虽然只是一闪而逝的光芒,对于专业和业余无线电操作者来说,这道光芒却代表着他们又有了一个通联的好机会! 2019年的第一次试验——Shooting Star Challenge 一家叫做“ALE”的公司计划使用人工立方星,实现一个叫做“Sky Canvas(天穹画布)”的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小卫星将携带着成百上千的金属粒子,在需要的时候施放,为某地的夜空增添无数的人工流星,据称,该项目将于2019年进行第一次试验并计划于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进行表演——看到这个新闻,KAJ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么近?有没有可能成为HAM的玩具? 对于超视距的电波传播,大部分电磁波都使用电离层的反射作用传送信息。美国曾经进行向太空中播撒铜针的实验,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对电磁波的反射能力。而在发生流星现象的时候,流星体高速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的过程会使得附近的气体发生电离,这个过程会形成一道持续时间仅为几秒钟的电离“尾巴”,这条余迹和电离层一样,可以对电磁波信号进行有效的反射。 使用SSB语音模式进行的流星余迹通联 因此,不管是军事、科研还是业余无线电,都对流星余迹通信进行过研究,但由于这样的通信机会非常少,通联的时间长度也不会太长,因此利用流星余迹通信的方式必须足够快,而且正确率高。在计算机还不常见的时代,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使用超高速的莫尔斯录音进行通联,而美洲地区的火腿的流星余迹通联则多采用SSB方式。而现在我们则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数字模式来抓住机会。 超高速(100wpm)CW通联 很多情况下,我们肉眼不可见的流星就可以带来几秒钟的可通联时间,在流星雨爆发的时候这个时间会变得更长。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听到的都是忽然变强,然后又忽然变弱的信号。在流星雨爆发的时间段内,我们可以借助多颗流星来完成较长时间的通信。总的来说,这种模式更加看你的运气! 检测到的一颗小型流星所带来的传播 对于有兴趣的朋友们,介绍一下主要的台站设置。想要进行流星余迹通信的朋友需要的设备和VHF DX的设备类似,但你需要不小的功率,指向性的高增益天线以及很多运气。一般流星余迹通信出现在50MHz和144MHz上,最好的方法还是以约定通联为主。 现在多采用的方式是数据模式,采用K1JT开发出来的针对性优化过的数字算法快速完成QSO。详情可以看看这篇指导书。
若ALE公司真的能够成功开发出这一套人造流星系统,其试验和演出的机会一定是一场流星余迹通信的狂欢!地面歌舞升平,空中电波穿梭!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李俊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