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鼎桥狂扫84%的国家电网无线专网试点基站招标项目 当前,电力行业正大力推进配电网发展和营配调贯通,对配电、用电自动化和信息共享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终端通信接入网“最后一公里”光纤覆盖问题始终难以解决,电网企业急需寻求光纤以外的通信手段来满足日趋复杂的电力通信需求。 “以1.8GTD-LTE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力无线宽带专网(简称“无线专网”)成为必然选择。”专注于无线通信技术研发,在今年上半年中标84%的国家电网无线专网试点基站招标项目的鼎桥通信技术公司 (简称“鼎桥”)能源行业系统部部长徐廷光说道,无线专网具有安全性与可靠性高、带宽大、部署方便等综合优势,可广泛用于发电、输配电、用电、变电站、应急抢修等环节,能够为当前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和互联网化运营提供有力支撑,是当前电力通信网建设的必然选择。
“对于无线专网建设来说,今年是个转折点,其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徐廷光认为,此前,电网公司配用电终端通信大量租用运营商无线网络,今年,国家电网同时审批了5个省公司9个城市的1.8GLTE无线专网试点项目。这对近年来一直停滞不前的无线专网建设来说是一个跨越式发展。事实上,就技术本身而言,这也是当前电力通信网建设的必然选择。 “目前,电力通信网建设需要解决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将分散的、大数据的电力配用电终端安全接入网络。”徐廷光指出,尽管当前城市已实现光纤覆盖,但利用光纤将分散终端联网的成本是极高的,同时即使是高成本的投入也未必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通信问题,从市政管理角度来讲,当前“挖沟埋缆”基本是无法实现的。 “即便是运营商的无线公网覆盖到了‘最后一公里’,但电力也只是其用户之一,所能分配到的带宽小且极不稳定,数据传输时延大,可管理性差。”徐廷光介绍,当前,电网越趋复杂,其系统安全运行控制难度不断增加,对终端传输数据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线公网是难以满足这些需求的。 “TD-LTE无线专网技术不仅能有效解决光纤传输‘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更能解决无线公网所难以实现的安全和可管理问题。”徐廷光介绍,无线专网能够通过安全接入区接入业务,并叠加多种安全防护手段,确保网络安全、可靠。这也更加符合发改委14号令和能源局36号文对生产控制大区业务系统的防护要求规定。 “应用无线专网,电力用户享有系统全部的容量,可保持大带宽和稳定性。”徐廷光说,同时无线专网是一张被集成的网络,能够与电力行业的安全方案有机融合,按照电力行业综合网管统一标准进行定制适配,与视频会议系统、移动巡检系统等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满足电力行业海量终端并发数据传输、实时控制和多业务承载的需求,最终促使自身成为强有力的电力通信业务载体。这是公网无法实现的。 “当前,在国家电网审批的9个1.8GLTE无线专网试点城市中,相关通信业务陆续进入验证阶段,一旦验证通过,马上就会扩展应用规模。”徐廷光指出,目前无线专网建设已经迈出了一大步,明年的进步会更大,后年将会起飞,预计到2020年结束时,无线专网市场应用将能够达到百亿规模。 无线专网能够同时承载多种电力业务,满足电力对通信网安全性、可靠性、大容量、终端部署灵活性的要求。 “无线专网最大的优势是灵活,这种灵活性在不同的电力业务环节有不同体现。”徐廷光以鼎桥研发的无线专网Witen电力解决方案为例介绍,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和火电发电环节,Witen方案除了提供基本的数据回传、集群调度、视频安防服务外,还可以实现智能运维、人员定位、移动工单、远程专家会诊等功能,快速解决发电环节出现的问题,提升电站发电效率。“当前,已有上百个新能源光伏电站和风电场应用该方案,效果良好。”他指出,在输电环节,无人机智能巡线配合集群调度是无线专网方案的两大核心业务;在变电领域,它能够为特高压变电站建设、运行维护、远程可视化指挥等提供服务。“目前,该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新疆、江苏电力等地的变电站。”徐廷光说,无线专网最大的应用市场是城市配用电,它能够承担配电网自动化、台变监控、用电信息采集、负荷控制、视频监控等一系列城市用电管理。他表示,Witen无线专网解决方案已经成功服务于南网、国网的标杆项目——深圳电力、南京电力和苏州电力。 事实上,在今年上半年国家电网无线专网试点项目的招标中,Witen无线专网解决方案一举中标了67%的招标项目、84%的招标基站。“这些都足以证明,当前的无线专网技术已经能很好地满足电网要求。”不过徐廷光认为,无线专网不应该仅满足于建成好用的通信网络,而是要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融合——将通信和业务融于一体,并保证网络是开放的、易被集成的,能够同时满足多种业务的需求。这将是未来无线专网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 “鼎桥的业务融合已经做得非常棒,例如在光伏环节不仅满足于提高通信服务,还研发了一套智能运维系统,在配用电领域也在做相应尝试。”不过他指出,无论是接入新业务还是调试业务,无线专网都要以保证其安全性为前提。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李俊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