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智能电网:智能化和永续化城市发展的基石 联合国2012年1月底发表1份新报告,为6月的联合国永续发展大会暖身。这份名为“韧性的人类与地球:值得选择的未来”的报告指出:“估计2030年时,全世界至少需要比现在多50%的粮食、45%的能源以及30%的水,使环境的负荷量被推到新的界线。”这些都将可能造成更严峻的气候变迁挑战,引发新一波的资源争夺。全球化浪潮致使这场资源争夺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积极地深入至城市的竞争,而城市竞争力也相当程度直接影响了区域竞争力。 未来城市在大型化趋势影响下,要更聪明、更具有“韧性”(resilience)。换言之,拥有完善智能基础建设及兼具永续发展的城市,才能在容纳庞大人口下,依然保持正常运作与活力,成功因应暖化挑战,并吸引高阶人才与企业投资。进一步看,智能基础建设以作为城市发展基石的智能电网为首要任务,其次通过高效节能的运输来畅通城市的血脉。另一方面,气候变迁带来的剧烈温差与低碳生活转型需求,让兼具低能耗的智能建筑成为城市发展规划中重要的一环。 智慧城市需要“新的”电力价值链解决方案,即总发电量必须增加,且能源结构必须改变。在联合国报告中表示:“2010年间,新增的电力来源中约有50%属于可再生能源。”据统计,从一次能源到有效电力消费的整个能源链中,平均有80%的能源损失。显示现今电力系统的效率普遍低下,因而提升电网效率,让电力供需双方的信息可互通应对,是目前电网结构与运行方式调整的重点。 电力与自动化巨擘ABB指出,智能电网的设计必须从容量、可靠度、效率及永续性出发。特别是电网可靠度,在再生能源并网与电动车充电站设置后,格外令人关注。毕竟即使是十分钟的停电,对现今城市都是相当庞大的损失与坏消息。 未来城市的想象已渐渐成形,要智能化,也要具备永续竞争力。电力网更智慧;从私家车到公共巴士,到地铁与高速铁路,都需要更洁净更有效率的运输方案;对建筑的要求,也从“绿色”提升至“智能化”。 所谓“未来”城市的想象,其实已近在眼前,众多城市软硬件架构的转型与汰旧换新都正在建构中。对城市领导者而言,更大的挑战并非基础建设的革新,而在于生活模式与使用习惯上的再教育与倡导。这也是技术提供者—企业,需在地深耕经营,与用户长期交流的根本原因。如此,才能真正从骨子底提升城市竞争力。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陈晓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