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产品形态(3) 实际上,智能视频分析处理平台主要是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即全部的智能视频分析都依靠软件系统来完成,即所有的图像信号全部传到后端的软件进行处理。由于进行视频分析需要比较高的帧率,所以有巨大的视频信息需要进行传输,因而对网络的要求很高;而后端软件系统需要完成所有的视频分析功能,从目标提取到生成目标数据信息,再进行目标数据分析处理与识别,并产生预/报警,最后进行警报发送、关联录像和联动输出。这种智能视频分析处理平台的后端软件对系统硬件的要求较高,需要购买价格贵的高端服务器,而每一台服务器能够处理的智能事件数量和摄像机数量也非常有限。如果前端是模拟摄像机的系统,就需要增加视频服务器或视频采集卡。 通常,智能视频分析处理平台应用在视频资源相对较多的地方,如一个地市级城市至少有好几千甚至上万个摄像机,这种规模才能具有挖掘视频资源的价值;并且,摄像机的安装地点、区域、位置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如在一个城市想要通过车牌识别来了解一辆汽车行踪,肯定要对主要出入口、主要街区、主要停车场等安装有车牌识别功能的产品,这将由后台数据库提供强大的分析的统计功能才能实现。此外,智能视频分析处理服务平台应提供二次开发的接口,就像电信有许多增值运营商一样,即使得能有足够多的第三方力量能共同挖掘其应用。 智能视频分析处理平台需通过运行在后端服务器的视频管理软件对前端摄像机传输回来的视频流进行智能化的视频分析,从而实现对前端视频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在采用这种智能视频实现方式的系统中,前端视频设备的职责是完成摄像的基本功能,只负责将前端摄像机拍摄的视频信息传输至后端,而不进行任何分析工作,这样前端视频设备的压力很小;相反,对于后端服务器或后端管理软件,则不但需要负责日常视频的实时浏览、视频录像即回放和日志事件的管理,同时还要负责对各路视频进行智能分析、处理与识别。显然,在这样的大型视频监控系统中,单纯采用智能视频分析处理平台这种方式,对后端管理资源会带来较大压力,必须要通过提高后端设备性能来缓解,如提高服务器配置、增加服务器数量等。因此,对于这个需求,单纯采用后端视频分析、处理与识别的方式难于满足。因为成千上万路的视频源所带来的巨大视频分析压力需要数量巨大的后端的管理资源来负担,其成本难以估量;而单纯采用前端设备的智能分析、处理与识别的方式,则难以实现与GPS地图和警务系统等集成的功能。所以,采用前端设备与后端软件平台相结合的智能视频实现方式,则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这样,在大型视频监控系统的前端,嵌入在网络摄像机内部的智能视频检测、处理与识别功能,充分利用了网络摄像机的富余的CPU资源,无需大量视频分析计算,也无需添加任何辅助分析仪器,从而实现前述的当摄像机被遮挡、视频丢失、视频变换、焦距丢失、镜头被喷涂等情况下的主动预/报警功能,以及重点区域的移动侦测功能;同时,网络摄像机集成的数字I/O端口则可在前端实现与报警器、探测器的联动功能,满足综合安保一体化的功能。显然,在本地的企事业单位,还可安置不同应用的智能化功能的智能网络视频服务器与智能网络DVR。 在这种大型视频监控系统的后端服务器,视频管理软件处理平台,则可嵌入最复杂的高端智能软件,可将资源集中于系统集成性上,以及与大型数据库的连接上,以实现视频监控系统与GPS、GIS电子地图系统、警务管理系统以及办公管理系统、电话系统等的无缝集成上。从而实现在发生前端视频异常或预/报警时,能通过OUTLOOK向相关人员发送电子邮件,上传图像,同时通过GPS、GIS电子地图实现地点精确定位,并联动警务系统查找相关区域负责警员,再由电话系统自动拨打警员电话,以通知其迅速响应与处理。 由此可知,只有将所需的智能视频功能,均匀分布在视频监控系统的各个环节,才能使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具有既高效又平衡的高性价比的效果。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陈晓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