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和 GPS 相比,北斗导航有什么优点?(4)

时间:2017-11-30 来源:中国集群通信网 作者:沈辰 点击:

说GPS定位精度可以达到mm级,这是能实现的,但是不能脱离限制条件而谈。卫星定位方法有很多种形式,如果按用户卫星测量设备在作业中的状态,可分为静态定位与动态定位,若按参考点的位置不同,可分为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差分技术是基于同步同轨性原理,使用已知点的基准站,计算出改正信息,再发送给流动站,进而改正流动站的瞬时位置。这是针对动态测量的技术,把定位精度由10~40m提高到小于3m。精度达到mm级应该是静态的长时间的优质观测条件下的绝对定位。(以及有条件的相对定位。@snailchaser:绝对定位的话,长时间的静态PPP(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确实可以达到mm级,不过用相对定位的方法(载波相位测量+双差解模糊度),在短基线+较开阔环境下,也是可以稳定达到mm级的,甚至连动态也能达到这个精度。)具体解释一下,静态,就是要专门建一个房子,专门建一个固定观测墩,这时三脚架精度已经不够,而且还容易被移动。长时间,就是24小时,365天不间断观测,这就肯定要保证有电源,而且要求还很高,不能断电,备用电源神马的一定要有。优质观测条件,就是要没有电磁干扰,没有高大建筑遮挡,人不能随意靠近GPS天线,附近不能有平静水面(会有多路径效应),没有大的山坡。不可或缺的是一台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品质的GPS接收机及其他附属设施(保存、处理数据等功能)。要满足这些条件只能远离城市,在有一定条件的农村,建一个永久的高精度观测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满足这样苛刻条件的,建设和运行成本都非常高,我们学校就有建这样的观测站,我们是不能进去看的,因为会干扰信号,只能瞻仰下外观了。北斗要这么观测,精度肯定也不是10m了,不要随便道听途说了一个数据就说比北斗强,请说明观测条件!特别说明一下,GPS系统使用的是WGS-84坐标系,北斗使用的是CGCS2000坐标系,所以二者的数值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要进行坐标转换,而坐标转换一般会带来精度上的损失。精度是可以在各自坐标系下直接比较的,不用进行坐标转换。

  • 促进整个制造业的升级。(1)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那么高,你英语那么差,还学英语干什么?!同理,GPS的芯片那么好用,我们北斗系统的芯片不好用就不去努力进步了吗?建成北斗系统,中国芯片厂商的春天啊,中国的芯片厂商终于可以有机会和国外的芯片厂商在北斗芯片上一较高低,虽然目前必然是有巨大差距的,但至少可以努力下吧?你让国内的芯片厂商生产GPS的芯片和国外厂商竞争?这才是几乎不可能。这就叫打破GPS的垄断地位!“专家预测,到2015年,中国北斗相关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 预计到2020年,仅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将达到年产值4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北斗很赚钱,国家给你创造机会了,这个钱要怎么拿,就看各自的本事了。看看全国遍地开花的北斗产业园就知道机会多难得。整个系统国家只负责空间星座和地面监控部分,这两部分耗资巨大,技术要求高,且具有唯一性,系统性能指标主要取决于这两部分。用户接受设备部分则主要交给市场完成,这部分决定了导航系统的易用性,生态链的活力等,但这部分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替代性非常强,所以自己的芯片不行,别全都赖给北斗,北斗很委屈~(2)北斗系统的精度不够高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中国的原子钟不行。卫星导定位中,时间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由跟踪站对卫星进行定轨时,要求卫星位置的误差小于1cm时,相应的时刻误差应小于2.6μs(1微秒=10 -6秒);如果要求测量的距离误差小于1cm时,则信号传播时间的测定误差应小于0.03ns(
    1纳秒=10 -9秒 )。中国的原子钟相对国外产品,体积大、质量重、精度还差了一个量级,这种高精尖的技术国外是对中国禁运的,我们只能靠自己。为什么不行?因为有一段时间原子钟是可以从国外买的,相比起自己研制成本还不高,质量很好,国内直接放弃研制原子钟了。等中国说要建导航系统,国外立刻对中国实施禁运,中国这个时候才赶紧又开始原子钟的研制工作,暂停研制这几年对中国的原子钟发展多可惜,本来技术虽然不算先进,但也勉强跟上世界潮流,现在却拉下一大截,如果中国一直坚持自己研制原子钟,现在的北斗系统精度更高。要不是北斗系统,中国的原子钟技术更是悲剧了。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靠别人靠不住啊,还想着GPS呢?你什么时候被他坑了哭都没地方哭,因为你没给钱啊,我对你又没什么责任,给你用是照顾你,不给你用那才是应该的!现在你觉得用GPS不给钱好不好?没关系,北斗也是免费的,更是自己的,靠谱的,安全的!就说这两个例子,其他方面请自己脑补。

  • 建设速度快。欧洲早在1999年2月10日就提出建设GALILEO系统,在2005年发射了第一颗实验卫星,
    2008年4月27日,发射第二颗实验卫星,进度比最初的计划推迟了整整五年,  2012年10月发射第3第4颗卫星。这四颗卫星组成网络,初步发挥地面精确定位的功能。 北斗的第一颗卫星在 2007年4月14日发射升空,
    2012年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卫星发射,这是北斗区域网最后一颗卫星,北斗导航工程区域组网顺利完成,
    2013年12月27日正式发布了《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1.0版)》和《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2.0版)》两个系统文件,这是北斗正式商用的标志,所有的厂商都可以根据这两个文件来开发自己的产品。北斗与GALILEO在使用频率上是有竞争关系的(有重叠), “根据 “谁先使用谁先得”的国际法原则,中国在2009年发射三颗“北斗”二代卫星,正式启用该频率,而欧盟连预定的三颗实验卫星都没有射齐。败下阵来,失去对频率的所有权。 ”速度决定成败啊,中国完胜,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弯道超越。在这件事上我由衷的表扬一下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欧盟技术比中国先进,按说研发速度应该比中国快,而实际速度比中国慢的原因嘛,首先是大家都知道的财政和利益分配问题,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谈(chao)判(jia)上了吧;其次(我猜的),欧洲做事比较严谨,对卫星的要求比较高,所以研发时间变长。他们严谨的做事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这也太磨叽了吧,又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旁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中国啊,被甩了也是必然的了。看到我的祖国这么欣(sang)欣(xin)向(bing)荣(kuang),我也就放心了!

  • 国际认可。新闻:北斗正式纳入IMO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2014年11月新闻

  • 2014年11月17日至21日,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4次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审议通过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认可的航行安全通函,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取得面向海事应用的国际合法地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继全球定位系统(GP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后的第三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世界航海用户。这必将带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航海领域的国际化、产业化。获得IMO认可后,我国将继续全面推进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航标组织、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技术组织的标准、规范、指南文件的制定和修订,以实现北斗系统进一步在国际海事领域的全方位应用。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李俊勇)

    本文标签: GPS, 北斗

    相关文章

    中国集群通信网,国内首家集群通信专业网站。

    Copyright © Ptt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集群通信网 对讲机学堂 对讲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