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9月20日—23日 地点: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金阳)
批 准 单 位: 贵州省人民政府
主 办 单 位: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贵阳市人民政府
协 办 单 位: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州省环境保护厅、 贵州省公安厅、贵州省公安消防总队 、贵州省地震局、贵州省气象局、 各市州主管部门
承 办 单 位: 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协会 贵阳奥特展览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日程安排
布 展 时 间: 2012年9月17日—19日
展 览 时 间: 2012年9月20日—23日
撤 展 时 间: 2012年9月24日
展会简介
西部地区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使得地震、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干旱、石漠化等地质灾害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仅贵州省,2011年就先后遭受低温凝冻、大风冰雹、暴雨洪涝、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0亿元。如何将各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并制定了一系列应急保障措施,增加应急抢险救援物资、设备采购和更新资金投入,加强应急处置装备、组织指挥体系和后勤保障现代化建设,加大监测预警、预防防护力度,加快消防灭火和抢险救援的防控网络体系构建和完善。为此,举办2012首届中国贵州应急抢险救援技术与装备展览会,旨在为政府部门、机构组织和救援单位引进和采购先进监测预警、抢险救援技术与装备搭建有效平台,为推进应急救援工业产品储备体系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向社会大众宣传和普及应急救援及消防知识做出应有贡献。
专业观众组织
由主(协)办单位将向省内各市、州主管部门、政府机构、相关组织发文,组织有关单位,企业到会参观学习、交流采购。向周边省、区、市主管部门发函,邀请各地组团参展参观。
展会宣传
新闻媒体宣传:重点在《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重庆日报》、《四川日报》、《广西日报》、《云南日报》,贵州电视台、贵阳电视、交通电台等媒体上宣传本次展会。
社会宣传:开幕前一个月,在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市等地,利用主要街道灯杆、过街天桥、阅报栏等悬挂吊旗、标语和海报,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开展应急救援、消防知识讲座活动。
展示范围
(一)公益展区部分
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消防知识,以及各种灾害发生时的自救和救援基本知识,以提高防护、救援水平、减少灾害损失;展示救援装备在历次重大灾害救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彰企业在历次灾难发生时所展现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及个人在抢险救援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模范事迹,向全社会倡导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社会道德。请参加过历次救灾救援的企业,尤其是在抢险救援中表现突出、受到各级政府表彰和被媒体报道的企业和个人积极提供有关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并尽快与承办单位联系。
(二)实物展出部分
1、监测预警:地质灾害、自然灾害、气象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领域的检测、探测、预警、预测产品和技术。
2、预防防护:应急救援人员防护用品、社会群体个人防护用品、特种作业场所预防防御产品和技术。
3、应对处置:应急通讯设备、应急保障设备、现场信息探测与快速获取技术、生命探测仪器、特种消防灭火救援技术、特种救援工程机械和车辆、高效救援工具、损毁交通设施应急抢通装备、突发环境灾难应急处置技术、应急发电设备、饮用水快速净化装置、法空技术与装备等产品和技术。
4、防火监控设备:火灾自动控测报警设备与消防联动系统、气体检测报警仪和消防侦检箱,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声光报警器、燃气报警器、感光探测器、报警模块、感温电缆、公共广播、防雷设备、通讯系统、火警探测报警设备及防爆防火电工安全器材等。
5、消防产品及消防救援装备:消防指挥车、消防泵、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部件、各种消防器材、救生工具和设备、避难逃生设备、紧急救护及抢险设备产品等。
6、防火、阻燃产品: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涂料、阻燃织物、阻燃建材等。
展会规模及收费标准
本届展会规划展出面积10000 m2,设标准展位400个,特装展区2000 m2
备注:
标准展位:3m×3m展位包括:三面围板、一块楣板、一桌二椅、两把射灯、220V电源插座
空 地:不含任何配套设施,由参展单位自行或委托设计、装修。
为配合本届展会的召开,延伸展会价值,组委会将编印《2012首届中国贵州应急抢险救援技术与装备展览会会刊》,此会刊除在会期间赠送参展单位和观众外,还将作为资料保存,会后由组委会寄送至各市州地相关主管部门、组织机构。为此特向各参会企业征集会刊宣传广告。相关费用如下:
广告费用:
参展程序
1、所有参展单位请计划成熟后再报名,参展商在确认展位后要求撤消参展申请,除非经组委会同意,否则参展费用一概不予退还。
2、参展单位详细填写好«参展合同表»并加盖公章传真或邮寄至组委会。
3、报名后,参展单位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将参展费用电汇或交至组委会,并将汇款回单传真至组委会以便查核。
(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陈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