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专访孙鹏飞:PDT更适合中国国情 演进分两步走

时间:2013-09-16 来源:中国集群通信网 作者:网络 点击:

  俗话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在通信领域,标准的重要性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欧美国家完全掌握着第一代、第二代移动通信制式标准,获取了产业的主导权,其中的佼佼者如高通等企业,至今仍是国内通信企业绕不过去的坎。

  中国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公网领域,提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SCDMA和4G标准TD-LTE。目前,中国TD-LTE建设正如火如荼,由中国主导的TD-LTE标准成功的成为LTE时代两大标准之一,不仅在中国落地生根,还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

  这股呼唤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风,也刮到了专网领域。在专网领域,2008年由公安部牵头,海能达等国内企业起草的警用数字集群标准(PDT)历时5年发展,已经走向成熟,2013年4月被定为公安部部标,未来几年将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应用,并向国外推广。近日PDT联盟首席科学家、海能达PDT首席技术专家孙鹏飞接受了C114专访,详述了PDT标准制定的意义,以及未来的演进思路。

  标准制定:应符合中国国情

  孙鹏飞介绍,TETRA和DMR都是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制定的标准,从标准本身来看都是非常优秀的通信标准,也包括美国的P25标准。但这些标准都有具体的适用场景,例如TETRA标准发源于经济发达、人口密度高和国土面积相对较小的欧洲,因而也造就了类似与公网的小区制体制。但中国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国土面积较大,这些因素都导致了TETRA标准在中国的应用遇到了重重阻力。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虽然有条件建设TETRA,但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广人稀,如果也建设小区制的TETRA,就会无法承受过高的网络投资。

  P25标准最接近中国的实际情况,但由于P25标准本身是基于SmartNet/SmartZone模拟集群平滑过渡,而中国原有模拟网络基础是另外一个技术体制MPT1327,不能平滑过渡导致建设P25网络同样面临巨大的投资问题。DMR标准特点是大区制、低成本,但由于过于简单,对多基站、多系统的国家级网络支持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当然也包括安全方面的设计无法满足公共安全的要求。

  而且由于国外通信巨头的市场垄断意图,导致不同厂商的TETRA系统不能互联。孙鹏飞透露,公安用户跨地域的指挥调度情况时有发生,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使用不同体制的调度系统,对大范围的警力调度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因此早在2009年,公安部就提出了建设一张全国联网数字集群的设想。这一系列问题,都促使中国制定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专网通信标准。

  “TETRA还有第三个致命问题安全问题”,孙鹏飞指出,“TETRA、P25的安全加密技术是禁止向中国开放的,这无异于让中国的专网暴露在随时可以监听的危险境地。如果系统缺乏严谨的安全保障机制,甚至于犯罪分子可以利用公安建设的集群网络从事犯罪活动,其安全风险已经到了无法接受的程度。”近期爆出的“斯诺登事件”已经给中国的网络安全敲响了警钟。

海能达PDT首席技术专家 孙鹏飞

  成功秘密:兼收并蓄自主创新

  一个标准从制定到成熟,往往需要近十年甚至十多年的时间,而PDT从2008年开始起草,到2011年建设实验网,2013年定为公安部部标,短短5年时间就实现了“三级跳”,这其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逻辑?

  作为制定标准的PDT标准技术组组长,孙鹏飞毫不讳言PDT对国外优秀标准的借鉴。“PDT成功的技术关键是充分借鉴和吸收TETRA、P25、DMR、MPT1327等成功专网集群国际标准的技术优点及公网移动通信的设计精华,结合中国国情和产业特点,融合多年的专网经验及自主创新,创造出有中国特色数字集群标准。”

  孙鹏飞表示,PDT是大区制、低成本、基于IP技术的全开放系统互联、自主的安全加密技术及众多的创新精华集合体。既吸收了DMR大区制低成本的优点,又结合了TETRA严谨的组网技术,又结合了P25的平滑过渡思路,同时延续了MPT1327的实用功能,再加上自主的安全机密技术及众多的技术创新,使PDT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PDT是Professional Digital Trunking的缩写,曾经有公安用户对PDT三个英文字母做了形象的再解释,P25,DMR,TETRA的缩写,这也充分体现了PDT博采众家之长的特点。”

  孙鹏飞指出,世界上任何一个标准都是从产品技术提炼精华而来, PDT之所以能够成功,得益于国内最大最专业的公安用户的支持和国内多家超过15年专网经验厂商的不懈努力,同时不可忽略的还有国内专网产业设计水平、软件开发水平、器件水平及制造工艺达到了与发达国家相近水平的客观因素。正所谓水到渠成,因为有基础、有条件,加上中国企业的勤劳与创新,才造就了PDT的成功。PDT的成功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代表了中国的专网通信从全部进口,到部分进口部分自主开发,到全部自主开发并制定标准的质的转变,表明了中国的专网通信已经步入世界领先行列,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梦想。

  从PDT1到PDT3:宽窄融合的演进路线

  目前PDT应用主要是支持语音业务,同时支持卫星定位、短消息、状态消息等简单的数据业务。但随着专网用户对数据应用需求的进一步提升,PDT需要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支持。专网的宽带化是未来的大趋势,针对用户需求的转变,PDT标准组织也积极开展了数据业务能力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制定了PDT2和PDT3的技术目标。

  PDT2是在PDT第一代的基础上进行的数据传输能力增强,包括多种增强模式,在保持PDT1大区制覆盖的前提下,支持的数据传输能力从几十到几百Kpbs,理论上最高速率可以超过512kbps。目前PDT2已经开始了标准起草及技术验证工作,预计2013年年底可以看到样机演示,2014年可以开始小范围的试用。

  PDT3将是PDT较大的技术转变阶段,目前的计划是结合TD-LTE技术,实现宽窄带融合,在保持窄带语音通信的特长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数据业务能力。未来的宽窄带一定是并存的状态,互相都有自己明确的优势,不可能相互取代。“LTE技术目前的成熟度还需要时间去检验,我估计在专网能够推广开的时间是2018年,2014-2018这五年需要由PDT2来满足数据应用需求。”孙鹏飞认为。

  作为海能达公司PDT首席技术专家,孙鹏飞也谈到了海能达在PDT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海能达是国内专网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是PDT标准的主要起草者和支持者。作为最早研发PDT的公司之一,海能达在PDT的实验局和商用局的建设上力求完美,树立了标杆作用,推动了PDT的产业化进程。”

  孙鹏飞谈到,海能达结合20年的行业经验,在设计PDT系统时进行了诸多创新,例如在系统的架构设计中,创新的实现了半分布式架构,使用户在呼叫过程中的延时体验最优;又例如考虑到用户对卫星定位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创新实现了在不影响呼叫的前提下,实现了每个基站每分钟刷新超过1000个卫星定位数据,而且实现了通话过程中继续上报定位数据功能,让用户的卫星定位应用发挥到淋漓尽致。

  “在创新的同时,要有更长远的眼光。”孙鹏飞介绍,海能达在开发PDT第一代产品时,就已经考虑并着手PDT2的开发,第二代产品可以在第一代产品上通过软件升级来实现,不需要更换硬件。通过这种设计,可以在升级网络时降低成本,符合PDT一贯的“大区制、低成本”的特点。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陈晓亮)

中国集群通信网,国内首家集群通信专业网站。

Copyright © Ptt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集群通信网 对讲机学堂 对讲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