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韩寒:评业务无线电爱好,真是一门浪漫而生机勃勃的爱好啊!
时间:2022-10-20 来源:未知 作者:陆涛 点击:
次
主页(http://www.pttcn.net):作家韩寒:评业务无线电爱好,真是一门浪漫而生机勃勃的爱好啊!
当时军方通讯、卫星电话、手机、固话通讯全面崩塌,一座座城镇化为信息孤岛,整个灾区陷入长达三分钟的绝对静默。 而后,在439.225,439.800MHz两个频率上,清晰又坚定的呼号响起: “成都市业余无线电应急通讯网进入紧急状态!” 这个人叫刘虎,几分钟前,他才刚躲过12楼一堵倒下的新墙,在厕所拿起自己的手持电台发出第一道电波。
越来越多的信号接入频道,呼应声此起彼伏。 “已抄收!呼号BG8BSN,成都某地未发现房屋垮塌,未见人员伤亡!” “尽量保持电台开放!随时准备参与应急救援!” “正在尝试用短波呼叫外地……”
一个堪堪成立了两周的业余无线电民间组织,打响了民间通讯救援的先锋战。
这段时间里,响应信号的电台达到200多人,覆盖了整个成都、绵阳直径100公里的灾区。 越来越多来自全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赶来支援。那些不停闪烁的电台、天线和密密麻麻标注的战备地图,织成一张庞大紧密的生命之网,牢牢攀住灾难中孤立无援的百姓们。
再微小的光,也能聚成黑暗中团团簇簇的星火。
上世纪抗日战争期间,国内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也组织起来,在战时召开了“空中”大会,为战争通信贡献了大量人才。 八路军里那个著名的“电讯大王”王士光,小时候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无线电死宅。 以前还有部老电影叫《永不消逝的电波》,就讲了一群在敌占区进行地下电台斗争的革命战士。
无线电可以说是最可靠的应急通讯了。 甚至还有一种“流星余迹通讯”,依靠流星掠过空中时的电离,把电波带到更远的地方。 人类的声音就像被流星尾巴扫向地球另一端的尘埃。
在网上搜“通联日志”,还能看到许多人在默默记录每天的收听。
“现在是凌晨1点18分,40米波段收到来自芬兰业余电台的信号。” “3月21日,接收女航天员和地面的通话。” “凌晨4点,收到传说中响了40年的俄罗斯神秘电台,持续0.8秒,间隔1-1.3秒重复……”
即便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上网冲浪的当下,也有这样的一群人,依靠亲手做出的设备,乘着电磁波讯号在茫茫千里中互相呼唤同类。
真是一门浪漫而生机勃勃的爱好啊。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陆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