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pttcn.net):2013年智慧城市引领城镇化 全力拉动内需 当前我国已有超百个大、中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也有不少的省和大城市所辖的区、县提出建设智慧城区(大城市辖)或智慧城镇(中、小城市或县辖)。一个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镇的高潮已经到来。2013年建设领域最大亮点之一 目前我国城市、区、镇发展基本情况各不相同,建设智慧城市(镇)进度也有先后,不过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由国务院所属部委作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推进智慧城市(镇)的建设工作。 其基本做法是:先由城市(镇)主体向有关部委提出申请,经过省、市和部委的评审选出一批各方面条件好的市、区、镇作为试点逐步推开。其目标明确、规划领先,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及考核和标准。此类通常将智慧城市(镇)的建设工作紧密地与城镇化工作联系在一起,以推动我国新四化的落实。其以城市(镇)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并主要针对民生核心要求(水、空气、食、行、住、就业和城市建设),将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与城市(镇)建设的各个方面融合发展。这些城市首先着手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规划着眼于现实状态和本地区的特点,以科学的展望未来。规划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等,把智慧城市(镇)的建设和发展当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规划。 从现阶段看,该发展模式较稳健,目标计划可落在实处,预期2013年会有一批先进的智慧城市(镇)显现出初步成果。具体将会表现在城市建设、阳光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等方面,并会在转变经济结构、改变发展模式、拉动内需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同时这些成果也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城市、区、镇学习经验,并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创新和发展。可以预见,这批城市、区、镇的发展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并在改善民生、和谐社会、阳光政府、城乡均衡发展方面为二万多城镇树立典范。 第二类、在前期建设“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基础上对建设内容又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地区。 这些项目主要由前二、三年政府与电信运营商分别签约共建,并由“无线城市”转为“智慧城市”,因为基于前期“无线城市”基础,这些城市在电子商务、智能交通、远程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做了不少的信息化工作,并正向智能化和智慧化方向拓展。由于多为电信企业搭台,所以建设内容多侧重于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不可能对整个城市的全面规划(特别是未来)做出全面支撑。它的主要目标在于对民生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让人民的生活更便捷。 参与建设的城市多为我国的第一、二类大城市,它们在高端人才、科技、产业水平、财政收入以及建设经验方面均有一定优势。同时这些城市有很强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有的还聘请一批国内外专家和咨询机构共同制订本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当然三大电信运营商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和各种应用方面仍是主要角色。另外对城市建设本身(楼房建筑、道路建设、水、空气、垃圾处理和相关基础建设)也作了一些规划和实施的工作,不过由于这些大城市多数已染有“大城市病”,其首要任务是利用高新技术治理“大城市病”,再按照“智慧城市”规划逐步推进。应该说由于城市规模过大,要实现智慧城市目标十分困难,所以有些大城市在所辖的区域内选择了一些条件好的县、区、镇参加上述第一类情况的申报工作,并争取在市内也建成一部分智慧城区、城镇,再将区、镇取得经验融入全市内全面展开智能与智慧化的建设。 第三类、多半是在前期与电信运营商合作过一些“无线城市”的建设,但由于目的和目标不够明确,具体措施不落实,这些城市大部分停留在“开大会”“签约”后,开展少量“无线城市”建设。 此类通常建设了一些Wi-Fi的AP和CP,及推广了一些宽带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但由于他们单纯从市场角度看,认为缺少经济收益,所以建设无线城市和智慧城市的热情并不高。无论是政府、企业、百姓,都不知道怎样建设“智慧城市”或从哪儿开始建设,有些城市干脆把“数字城市”“无线城市”改头换面,冠以“智慧城市”名目,但实际上并无实质性进展和实际措施。 城镇化改善民生 十八大文件明确提出要实现“四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而现在智慧城镇建设项目,将直接引领和促进我国的城镇化的工作。通过城镇化,在未来十五年时间上下,将把两亿农民吸收到城市、城镇来,并让进入城镇的农民和现在市民享受同等的城镇待遇和工作机会。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农民放下农具走向城镇务工成为可能。信息化不仅提高城镇人民生活和娱乐水平,也同时推动了高新产业的发展。可见,作为智慧城市(镇)建设,不仅可以改变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和转变目前的发展模式,促进城镇化,带动现代服务业,还会大大改善民生,让城乡人民生活更美好。 李克强副总理曾指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内需的一大源泉。”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已占总人口50.2%,但是与发达国家70%~80%相比还属滞后,就是与我国发展水平同等的国家比较,也不及其60%的占比。当前我国首要任务是健康地加快城镇化进程。因为城镇化和产业的发展将使就业机会增加,提高人民收入,促进消费,并吸引投资,拉动内需。 笔者最近有机会到山东寿光市参观学习,在那里亲眼看见了智慧城市(镇)建设、城镇化、城乡均衡发展给人民生活、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好处。 寿光早在20年前就是闻名全国的蔬菜之乡,20年来他们不断创新,转型升级,均衡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共荣,正朝实现城乡一体化迈进。市民和农民共同实现“收入好、身体好、住行好、保障好、教育好”的民生目标。 以一个菜农家庭经济变化为例,可以说明城镇化带给农民的切实好处。在城镇化中,城乡一体户籍制度、土地流转机制保障了农民“依法、自强、有偿”的流转土地,放心进城,实现了城乡人口合理双向流动。一般农民的宅基地退耕后,农民仍可享有耕种权,而国家把退耕换回的建设用地指标转给开发商,由开发商盖新楼,分给农民——继续有农田可耕作的农户一般给150~200平米住宅;如果全部搬进城里不再务农转工的话,则给150平米自住,另有150~200平米左右供外租,以补其收入,而后一种情况农民可全部转为城镇做工。这些政策受到广大农民欢迎,据笔者观察,其农业(蔬菜、水果、庄稼)收入增加,全市每户平均存款10万元以上,家家有电视,三分之一家庭有小汽车,村村有宽带。 寿光市消费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特别是发展了高科技智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了就业机会,拉动了内需。目前寿光正在建设智慧城市,并以此为目标进一步带动城乡一体,均衡发展,同时吸收农村因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而富裕出来的劳动力。寿光仅仅是一个由智慧城市建设带动城镇化,并让人民富起来的例子,也说明用城镇化拉动内需战略的正确性。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展望未来,我们应很有信心的说,若干个智慧城市、智慧城镇的建设和它将引领的城镇化一定会成功,一批面向未来,并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镇)会健康成长起来。 首先这一举措符合“十八大”推出的新四化精神,它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在通过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同时智慧城市(镇)建设工作将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两万多个城镇、两亿多农民寻求一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和致富的道路。智慧城市(镇)要发展智慧产业,要推动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它也将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和改革发展模式做出贡献。这三化本身又推动了城镇化。 其次智慧城市(镇)建设大方向是正确的,它将为后世创建一批生活舒适、环境美好的城镇,是一个深得人心的长远的战略和重大举措。目前已经看到国内一些部委,一些省、市、区、镇领导正献身于智慧城市(镇)建设和城镇化工作,并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聚集一切可合理利用的资源,投入建设,而我国也会涌现出一批成功的智慧城市(镇)来,并引领全国的城镇化,为人民造福。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陈晓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