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地图白皮书

时间:2015-03-09 来源:中国集群通信网 作者:赛迪 点击:

一、前言: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园区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验田,成为地区招商引资、储备人才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园区发展环境日益恶化,其面临改建智能型、生态型、创新型园区的重任。因此,各大园区向创新化、科技化、智慧化转变的改革也势在必行。通过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帮助园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提升园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以园区为核心的产业聚合,为园区及园区企业打造经济与品牌双效益成为智慧园区建设的重要工作。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2012年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经开区”)智慧园区建设情况,其他类型园区智慧园区建设工程不在本研究范围。

三、主要结论

1、智慧园区建设由东部沿海向内陆地区延伸,中西部大量的园区将会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将吸收来自这些地区的“智慧效应”,从而带动中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浪潮。

2、智慧园区建设初期依然是以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等建设为重点。

3、智慧园区建设将强化与园区产业的互动发展。智慧园区初步建成后,其考虑的重点将不仅仅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目光将会转移到智慧园区建设与园区智慧产业互动发展。

4、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管理进一步融合。园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园区建设将会与城市智慧化管理高度融合。

5、中国智慧园区建设路径:

(1)通过智慧园区顶层设计理清建设思路;

(2)智慧园区建设与智慧城市有效对接以争取城市资源;

(3)以示范试点、重点突破来推动智慧园区建设进程;

(4)打造完善高效的智慧园区建设与运行管理体系。

四、中国智慧园区空间总体分布

一、已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

目前,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特征,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其大量的园区平台作为基础,成为全国智慧园区建设的三大聚集区;中部沿江地区借助沿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广大西部地区凭借产业转移机遇,结合各自地域特色和园区产业发展基础,正加紧布局智慧园区建设工程。在接下来的3-5年内,中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或将来迎来全新的建设浪潮。

图1 2012年中国智慧园区分布图

二、智慧园区重点建设区域

1、环渤海区域

环渤海地区拥有大量大型企业总部和重点科研院校,是国内科技创新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环渤海地区拥有23个国家高新区、28个国家经开区,园区经济发展迅速,智慧园区建设需求旺盛,截止到2012年底,环渤海地区共有17个园区提出或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其中国家高新区10个,国家经开区7个。

北京市

人才与科技资源集中,具有雄厚的智慧园区建设支持资源。北京市智慧园区建设以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为代表,该园区从智慧政务、智慧园区、智慧城区、智慧家园和信息产业高地几个方面协同入手,努力打造顶级智慧园区。

天津市

天津毗邻北京市,在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升综合发展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规模经济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其中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以智慧产业为跳板,基本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金融和商业服务日益完善,园区创新能力较强,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相对集聚的智慧型新园区。

辽宁省

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与移动运营商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社会重点领域信息化应用服务、主导产业和重点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三网融合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园区提供支撑和保障。

河北省

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智慧城市建设带动智慧园区建设,通过政府主导,高校支撑,企业参与,建立一个以“智慧”为主题的高端园区,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推进园区产业由“高新制造”迈向“高新智造”。

山东省

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显著,智慧产业发展迅速,工业园区“智慧化”需求较大。2013年“智慧山东”正式开展试点后,选择潍坊、威海等市作为“智慧城市”试点,以济宁市任城区等为“智慧城区”试点,以枣庄市安乔东城国际小区等为“智慧社区”试点,在济南、淄博市等开展“智慧工业园区”试点。山东省智慧园区建设工程正蓬勃开展。其中,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相继开展了“智慧园区”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

图2环渤海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格局

2、长三角区域

长三角地区经济基础雄厚,产业配套齐全。区域内工业园区林立,智慧园区建设数量位列全国之首。截止到2012年底,长三角地区共有15个国家级高新区、44个国家级经开区;共有25个园区提出或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其中国家级高新区10个,国家级经开区15个。

上海市

以“智慧园区”试点为跳板,及时总结提炼试点推进过程中的有效模式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试点内容,不断扩大试点范围。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智慧园区具体建设中,注重项目“科技含金量”,变产业招商为智慧招商;建设园区智能电网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应用智能化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主抓低碳项目,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企业管理、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将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浪潮推向顶峰,以打造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江苏省

江苏省经济基础良好,智慧园区建设领跑全国。目前全省9个国家高新区中有6个进行了智慧园区建设;22个国家经开区中有10个进行了智慧园区建设。未来,江苏省各工业园区将通过“智慧园区”建设不断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技术转移,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空间广阔、成长前景良好、科技含量较高、爆发力较强、关联带动效应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建设成为高端产业孵化基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基地、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高端服务业示范基地,全面支撑智慧园区目标的实现。

浙江省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提高园区的信息化水平、积极打造智慧园区,是促进浙江两化深度融合、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在推进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智慧创造”之路,从而为智慧城市打造强有力的智慧源。

图3长三角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格局

3、沿江区域

自《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颁布实施以来,沿江城市群在政策支持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趋势越加明显,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契机凸显,使得中国沿江地区智慧园区建设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安徽省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通过园区智慧产业引进与发展,以信息技术推动园区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工业园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扎实的工业基础,从为安徽省沿江城市带崛起打造了崛起的平台。

江西省

工业园区是江西省对外开放的主阵地,更是江西省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江西移动为工业园区和重大项目提供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光纤入园和无线宽带的基础上集中建设“鄱湖云”平台,为政府提供园区管理、信息门户,为园区企业综合提供远程计算、行业测试等公共技术服务,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逐步将工业园区建成“智慧园区”。随着多年实践,“智慧园区”已在赣鄱大地初具规模,以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智慧园区建设最为代表,目前该园区政府服务不断改善、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湖南省

随着湖南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南省工业园区在物联网、云技术、软件开发等智慧产业方面和以智慧建筑、智慧物业、智慧政务为主的智慧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益阳高新区智慧硅谷项目的实施将形成一个庞大的智慧产业集群。这必要进一步带动其在智慧设计、智慧培训、智慧研发、智慧产业、智慧应用等方面的发展。

湖北省

湖北省在打造“湖北慧更好”工程中,以“一网一云一平台”为推手推进园区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园区”促进产业转型。其中,“一张网”为园区提供WLAN、3G等高速无线网络覆盖及光纤接入覆盖;“一朵云”为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因为信息孤岛带来的管理困惑;“一个平台”使企业员工通过手机各种无线终端随时、随地、随需获得各种服务信息下,园区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图4沿江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格局

4、珠三角区域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集中度较高。工业园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智慧园区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目前珠三角区域内共有国家级高新区9个,提出建设智慧园区的有4个;国家级经济开区6个,提出建设智慧园区的有2个。

广州市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园区联合电信运营商共同为园区打造“一键式”的掌上生活圈和“一站式”的企业应用,助力提升园区和企业的管理水平、运营效率。

佛山市

借助佛山跻身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第一梯队机遇,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入电信运营商、IBM企业推进佛山智慧园区建设,重点应关注园区底层设施的智慧化,以及管理平台的智慧化。

珠海市

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建设幸福导向型智慧产业新区,珠海高新区将把产业发展定位于人的幸福需求上,“以人为本”选择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为建设幸福社会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和高端的产业技术载体,发展国家级互联网产业基地、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研发基地、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知识服务和科技总部基地。

东莞市

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园区“一张网”、“一张图”、“一片云”、“一套库”、“一把锁”,5个统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高新区基础设施的集约化、系统化和承载能力;以互联互通和共享协同为主线,建设政务管理、产业服务、社会民生、绿色园区和平安园区共“5大应用板块、16个重点项目、81个子项目”的建设,构建服务型、科技型、创新型、生态型和宜居型的“5型智慧园区”。

图5珠三角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格局

5、其他区域

陕西省

2012年4月西安与北京、杭州、武汉、宁波共同入选中国工程院确立的“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名单,西安正式向“智慧城市”迈进,西安高新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其教育和科技资源集聚、比较优势明显、支撑作用强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智慧产业,推进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智慧农业建设。

山西省

利用“智慧平鲁”工程建设契机将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战略着眼点放在信息产业发展上,并将信息资源高效融合共享作为该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核心举措,以此来带动其智慧园区建设。

福建省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智慧园区工程建设,将其打造成智能化管理的安全园区、低碳节能环保的生态园区、多家运营商提供服务的光网园区、生产生活智能应用园区、交通智能化园区、“云端”服务园区。

海南省

借助“信息智能岛”工程建设,推进海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慧园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云南省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智慧之城、生态绿谷”。

图6其他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格局

五、中国智慧园区不同类型的园区分布

一、国家级高新区智慧园区分布

1、智慧园区建设分布

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共有国家高新区106个,其中有34个正在有序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占比32%。

从区域角度来看,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共有国家高新区23个,其中有10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43%;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共有国家高新区15个,其中有10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达67%;沿江城市群(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共有国家高新区17个,其中有4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24%;珠三角地区(广东)共有国家高新区9个,其中有4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44%;其他地区合计共有国家高新区42个,其中有6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14%。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7国家级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分布图

2、智慧园区典型案例

案例1:西安高新区(陕西西安)

1)园区概况

西安高新区,一个代表西安与西部高新科技产业前沿的领地,以其众多的“第一”成为陕西和西安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012年,高新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大关,达到707.83亿元;实现工业销售产值668.84亿元,同比增长17.83%,产销率94.5%。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85.2亿元,同比增长17.2%,高出全国7.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0.6个百分点,高出全市4.2个百分点。2012年,高新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2)建设经验

标准先行,注重管理。高新区参照了国内外以及行业、地方的相关标准,在高新区各项信息化工程建设之前,遵循“标准先行”的原则,制订与高新区有关的标准规范,形成了一套完整、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在高新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上述标准规范充分发挥了指导、规范、协调和优化作用,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系统运行安全,发挥预期效能,从而有目标、有计划和有步骤地指引高新区信息化的建设与运营。有了标准,还要落实,为了保证西安高新区信息化项目管理的规范化,高新区通过明确各承建单位所负责系统建设应遵循的项目管理规范,即制订了项目立项及可行性研究阶段、采购招标阶段、实施阶段、测试验收和运行维护阶段的相关管理办法,明确了项目相关单位的责任,确保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

智慧园区建设与智慧产业相互促进。西安高新区“智慧园区”规划的实施,对于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高新区综合竞争实力、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构建生态园区、幸福园区和世界一流园区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将通过科学策划,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智慧园区”的建设,通过“智慧园区”相关项目建设,西安高新区正在吸引一批国际一流的智慧化应用核心企业落户,使这些企业成为智慧化应用产业集群的核心骨干。与此同时,力争聚集更多智慧化应用产业上下游企业落户西安高新区,目前西安高新区的软件园通过“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吸引了近千家企业的入驻。

案例2:郑州高新区(河南郑州)

(1)园区概况

郑州高新区,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是中原经济区内唯一一家省会城市国家级高新区,也是国家科技部部署创新体系首批4个重要战略支点之一,全区行政代管面积110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余人。

近年来,高新区广大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总要求,紧扣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高新城”这一目标,全力打造以电子信息、软件、动漫创意为核心内容的千亿级新兴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区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2009年3月,经科技部批准,与广州、天津、苏州高新区一起,进入首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行列;2010年,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2011年2月,被省政府评为“2010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

(2)建设经验

搭建“三网两门户”园区服务框架。以各职能部门网上办公为支撑,以内部办公自动化建设为重点的数字管委会已经建设,“三网两门户”电子政务框架已经搭建完成。“三张网”、“两个门户”。“三张网”是指承载园区有线和无线语音、宽带数据通信、互联网接入等业务的通信网络;为园区提供公共电视节目信号的有线电视网;满足管理服务和应急通信需要的数字集群政务网。“两个门户”分别是“郑州高新区”门户网站和67991110高新区服务热线。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突出。郑州高新区的地理信息平台是以GIS技术为基础的主要业务部门的工作协同平台,是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信息系统。通过构建统一空间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整合各有关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应用。

高新区建成河南省首个无线城区。高新区已经打造成中原首个“无线城区”。“无线高新”建设采用先进的MESH+WIFI,实现无缝覆盖,与3G相比提供了更大的带宽。2011年,高新区实现全区范围内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接入宽带网络,市民可以享受无所不在的信息化服务。

国内第一个将地下管线实现“数字化”。高新区采用GIS技术,建设了地理信息平台,在国内第一个通过将区内23平方公里的雨水、污水、给水、热力、通信等地下管线全部数字化,整合各有关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构建统一空间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实现了高新区一张图遍管地下管线。

打造中原数据基地,构建“智慧中原”枢纽。“中原数据基地”将采用云计算、云存储、物联网等最新信息技术以及国际领先的节能技术。基地建成后,将使郑州成为全国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的重要节点,并将吸引国际、国内知名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端信息、研发企业在郑州设立总部或区域基地,也将更好地满足政务、农村、行业、企业、家庭等信息化需求和社会公众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

郑州高新区数字园区综合指挥中心建设。整合市政、公安、行政执法、服务热线资源,形成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数字园区综合指挥中心。目前指挥中心建设、城区监控系统建设正在进行之中。

高新信息港建设。郑州高新信息港,是郑州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园区,积极响应国家加强建设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全面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支撑的政策,是认真贯彻国家创新战略,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工程。以一种创新、智慧的信息化服务方式帮助企业成长壮大,实现高新区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型、创新型、独具特色的科技新城区的宏伟目标。信息港包含了大量的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园区分布

1、智慧园区建设分布

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共有国家级经开区178个,其中有29个正在有序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占比16%。

从区域角度来看,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共有国家经开区28个,其中有7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25%;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共有国家经开区44个,其中有15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达34%;沿江城市群(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共有国家经开区27个,其中有1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4%;珠三角地区(广东)共有国家经开区6个,其中有2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33%;其他地区合计共有国家经开区73个,其中有4个正在进行智慧园区建设,占比5%。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8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分布图

2、智慧园区典型案例

案例1:苏州工业园(江苏苏州)

(1)园区概况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街道,常住人口约70万。

十九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左右。2005年率先高水平达到江苏省小康指标。2012年,园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5亿元,增长12.6%;新增实际利用外资19.6亿美元,增长1%;完成进出口总额793亿美元,增长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0亿元,增长1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亿元,增长17%。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居全省第一位。

(2)发展经验

园区信息化基础建设先行。园区以“智融服务、慧聚创新”为主线,全面建成“三网、三库、三通、九枢纽”的智慧城市应用架构,形成“基础设施畅达易用、城市管理协同高效、公众服务整合创新、智慧产业快速发展”智慧城市运营体系,实现“宽带园区”、“协同园区”、“宜居园区”、“亲民园区”和“云彩新城”的“四区一城”智慧城市框架体系。

以“两化融合”为指导推进园区产业智慧化。“十二五”期间园区以服务、金融、科技等产业为发展目标,实现从“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转型。园区目前工业区已确立“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两大主攻方向,提升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水平和层次,规模化发展电子信息制造等主导产业,以金融产业为突破口培育现代服务业,以纳米技术引领光电新能源、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产业方面,园区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转型发展的首要目标,制定了“3+5”产业规划: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将积极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新兴产业则以纳米技术为引领,重点布局发展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融合通信、软件动漫游戏、生态环保五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末,五大新兴产业产值达千亿级。城市布局和功能上,园区将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智慧工程”建设,实现光纤到户全覆盖,全区公共场所、商务楼宇的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成全国领先的信息化示范区。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园区制定了"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提出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科教领军人才创新工程、高端服务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和"纳星人才"计划。

案例2: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上海)

(1)园区概况

2012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7亿元,第二、三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372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21亿元;目前已形成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机器软件和新材料等四大产业,建成研究开发、网络运行、金融数据、技术创新四大中心信息产业是漕河泾开发区的主要支柱产业,占开发区总销售收入的68%。

(2)发展经验

做好智慧园区顶层设计。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是国内较早开始进行数字园区建设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开发区自2001年提出建设数字园区以来,按照数字园区建设规划,大力开展园区信息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着力加强信息化共公告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积极推进园区企业信息化应用,大力发展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及商务服务业为主的科技型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优化园区产业机构,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大力推进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大力开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开发区已经全面建成以千兆为主干,高速接入互联网的IP网络系统,遍布园区每个角落的3G网络,和覆盖公共热点区域的WIFI无线网络。

以信息化手段来强化园区管理与服务。园区管理机构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提高园区管理水平。自开展数字园区建设以来,园区管理机构积极推进自身信息化建设,引进、开发了内部信息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及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等。园区管理机构加快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开发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各类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不断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先后搭建了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累计孵化企业近千家;以开发区软件园职业培训中心为依托搭建了培训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超过800家、累计4000多人次;人才服务平台为800多家企业免费提供网上招聘服务等,以及其他的仪器共享平台、统计服务平台、产品与资源交换平台、数据通信服务平台和呼叫中心平台等,极大的提升了园区管理机构服务企业的水平。园区管理机构推进开发区智能化应用建设,建设智能安全技防平台、智能“一卡通”系统、智能信息发布系统、智能楼宇为重点,大力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提升数字园区能级。


(中国集群通信网 | 责任编辑:陈晓亮)
本文标签: 智慧园区, 白皮书

相关文章

中国集群通信网,国内首家集群通信专业网站。

Copyright © Ptt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集群通信网 对讲机学堂 对讲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