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李杨寰是国防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偶然的一次契机,让他接触到了微惯性室内定位技术。于是,在毕业后,他选择继续留校做科研,参与多个大型科研项目,积累工程和技术经验。十余年期间,他和团队在国内首次完成了微惯导核心算法和代码的构建。
洞察到创业机会后,李杨寰发现,由于工程师的缺失,很多工程化环节难以在高校落地,因此,他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了格纳微科技,为消防行业和合作伙伴提供可穿戴惯导模块和系统,将技术工程化落地。
他告诉创业邦,之所以看好该方向,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微惯性定位导航拥有数十亿至上百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而国内恰好处于起步阶段,蕴含可观的创业潜力;另一方面,微惯性导航技术的延伸能力较强,除了应用到消防可穿戴领域外,还可在自动驾驶、机器人、智慧物流等自动化领域释放价值。
基于该逻辑,格纳微优先瞄准了消防等救援人员定位应用场景。李杨寰表示,惯导技术在该领域居于刚需地位。以往,在火场的恶劣环境下,消防员进入火场后很容易失去视觉参考,造成迷路情况、眩晕,导致安全撤离几率低,更多的是依赖于对讲机、安全绳、经验记忆、声光报警等。由于无法布设基站,对于WiFi、蓝牙、超宽带(UWB)这些传统的室内定位技术难以适应。除此之外,也有采用无线电搜索的方式,但是当室内场景大而复杂的时候,无线电有效作用距离有限,空旷条件可以搜索几百米的到了室内就变成几十米,但是借助惯导技术,则可以实现自主定位,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对消防人员进行路线追踪和引导,还可以在遇到困难需要援助时,将遇险位置发送给队友,提供定位求救信息,减少伤亡情况。
李杨寰介绍,目前惯导应用于消防的主要技术瓶颈有两个:一个是,惯导定位是相对坐标,各队员坐标需要和高精度北斗相结合,统一到一个地理坐标系下,否则在应急救援任务现场难以快速形成人员的真实空间分布;另一个是,惯导存在累积误差,当使用时间久了,误差会累积越来越大,误差变大后信息变得不那么准确。
针对第一个瓶颈点,高精度北斗和微惯导在单兵上的融合,有别于传统的组合导航,由于北斗通常在身上,微惯导模块在鞋垫里,两个终端是非捷联的,不能采用传统的组合导航算法,而需要采用格纳微定制的柔性融合算法,算法会根据消防员的历时轨迹和最新信息,不断优化估计微惯导初始方向以及零偏,无需“打点”、无需“踩垫子”(一些行业的坐标对齐方法),真正做到让消防员进入火场无感操作,也就是在外部通过高精度北斗定位,进入室内自动切换惯导定位,但是输出依然是转换成北斗定位的坐标,这样用户可以看作不论室外室内,都有高精度的北斗在辅助定位。
针对第二个瓶颈点,李杨寰认为不能过度依赖于惯导的精度,在成本和体积受限的情况下,惯导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轨迹,即使存在漂移,队员本人根据轨迹撤退的问题不大,提供给队友援助时,也至少可以指引到队友到附近20米~30米范围,此时再通过无线搜索和声光报警手段结合,可以确保找到目标。
格纳微团队凭借多年对系统级融合和惯导算法的研发探索,现已打通北斗/GPS、微惯导两种定位手段,且具备结合现场地图快速三维建模能力,并且可以集成多个外部设备(自组网通信、生命体征、呼救器、电子压力表、空气呼吸器等),以开放合作的态度提供指控端软件,并提供软件接口给合作伙伴以接入更高一级应急救援指控系统。
由于技术的专业性,与同类产品相比,格纳微惯导模块在性价比、技术能力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核心模块体积趋于一元硬币大小,定位精度优于0.3%(同类为1~2%),使用时长达8小时,可适用于走路、小跑、侧移、后退等任意步态定位,价格方面也仅为同类产品的一半,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本文文章图片来源于格纳微科技,经授权使用。
自动驾驶领域也是格纳微微惯导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尽管毫米波、视觉算法、激光雷达等外部感知技术已家喻户晓,但行业对于惯性导航的认知还存在缺口,惯导技术是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一,外部环境信息不确定,需要内部惯导感知,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其二,惯导是其他他外部感知信息融合的中心,是定位信息连续、稳定输出的必要条件。
据了解,以往国内大多自动驾驶企业均处于样机阶段,大多没有考虑成本和批量生产,直接采用国外的惯导模块,成本高达几万到十几万元。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驾驶行业正处于 “由样机到量产”的转变阶段,在批量阶段,自动驾驶方案提供商不能在某一个传感器或者技术上被成本阻拦,不能一味的追求精度,当惯导单元要达到1°/h精度时,付出的代价和生产成本是极高的,还应该通过策略以及其他传感器的综合融合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基于此,格纳微顺应趋势率先推出了低成本组合导航模块方案,在业内首次将车规级支持双天线RTK,精度在10°/h的高精度组合导航产品的批量价格降至数千元,性能可与国外车辆自动驾驶应用的组合惯导系统相当。同时,格纳微还可以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纯惯导模组,并已实际装备过乘用车,经历过长期稳定性的检验,可满足大多企业量产需求,助力其建立竞争壁垒。
本文文章图片来源于格纳微科技,经授权使用。
商业逻辑方面,格纳微主要通过为系统集成商提供纯惯导单元和组合惯导模组获利,再由集成商供给客户,一般前期测试部署只需远程支持安装,即可直接应用,方便快捷。
2017年起,格纳微消防定位产品已正式对外销售,并于2019年年初完成产品迭代,格纳微自动驾驶惯导模块也已于2019年年中上线。据悉,2019年,该企业全年惯导模块订单额超千万元。截至目前,格纳微人员定位惯导技术已间接服务于消防部队、航天科工、中国电子、霍尼韦尔、上海宝钢等多家企业客户,也为一些军方相关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自动驾驶组合惯导模块已应用于亿嘉和机器人、超能机器人、万为机器人、亿嘉和机器人等企业,目前用户测试反馈良好。
成立三年有余,团队已有近40人规模,其中大部分为技术成员,一半为硕博人才。CTO高峰擅长整体技术方向的把握,具备十余年的惯导设计、标定、算法经验,曾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10余项国家级工程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CMO闵涛擅长解决整体方案和技术路线的规划与项目管理。
融资方面,格纳微已于2017年获得来自固高科技和长沙麓谷高新创投的数百万元轮天使融资,企业目前已经实现盈利,为适应市场拓展和新产品研发,现已启动千万元A轮融资,主要用于自动驾驶模块的批量生产、研发团队的组建两方面。2020年,格纳微会重点推进技术落地,迭代第三款人员定位惯导产品,并研发推出军用作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