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是公安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公安部门快速反应、协同作战能力。目前,无线通信手段也是基层民警最广泛使用、最基本、最重要的通信工具,在治安巡逻、交通管理、边境管理、消防警卫、预防犯罪、打击罪犯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纵观警用技术发展的历程,我们发现无线通信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更新和产业的繁荣,更加重要的是推动了警务模式从传统向现代的演进,其中警务指挥模式则是受无线通信发展影响最大的。本文回顾了无线通信发展对警务指挥模式的影响,在下一代技术更新(以宽带数字集群为代表)到来前,对可能形成的新指挥模式进行探讨,为实战部门未雨绸缪,也借以说明信息技术对业务模式的推动和影响足以引起所有人的重视。
一、我国警用专业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世界警务模式的发展趋势来看,警务模式的不断演进无不伴随着警用技术的发展。我国警用无线通信的发展始于80年代初期,或者说70年代末期我们已经开始在使用。早期公安机关是从军队的社会部门和政治保卫部门分离出来的,过去曾是军队一部分。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从50、60年代经过几次政治运动以后治安各方面非常好,警察专用装备需求量不大,社会比较平稳,犯罪率也很低,所以那时对无线通信装备需求量比较小。
1、模拟常规系统时代
随着社会的开放发展,警务工作对无线通信需求越来越呈现出来。在80年代初期,公安机关开始使用150兆常规移动通信,到1982、1983年开始组建专门机构负责通信,逐渐形成了部、省、市、甚至到县一级的专业的通信部门。早年,使用过如5音调选呼系统等各种各样制式的系统,也从南斯拉夫引进过一些系统。1984年,为确保建国35周年安保通信畅通,北京市公安局从日本进口了一套具有告警、选呼、识别等功能的150兆系统。公安部在北京也建了第一个450兆移动电话系统,当时北京市局建设的系统是我国第一家可以和电话网互联的系统。
2、模拟集群系统时代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安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同时,各类犯罪活动也日益增加,简单的抓人破案和维护治安已不能满足需求,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能力亟需提升,如几分钟内要到达现场,这样对无线指挥调度的需求日益凸显,无线通信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90年代初期,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北京市公安局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进口了一套模拟集群系统SmartNet,覆盖了北京大部分平原地区。同时,根据无线电管理局的规划,把政法机关的频段调到350兆频段,公安部开始使用350兆频段常规系统。1995年,公安部颁布了CPS-X模拟集群系统标准,MPT1327系统在国内生产,各地公安机关开始装备了MPT1327集群系统,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
3、窄带数字集群系统时代
模拟集群和常规系统在我国发展十年左右之后,数字无线集群系统以其更优的通话质量、更高的频率利用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更好的安全性逐步登上了历史舞台,更为重要的是,数字集群能够在一部终端上提供语音和数据两种业务,数据传输正是警务工作急需的功能。数字无线集群系统在各地逐步取代模拟模拟系统成为警务无线通信的主角,从前期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采用TETRA数字集群服务警务工作,到目前大庆、重庆等地采用公安部主推的PDT标准建设数字集群专网,数字集群系统将成为我国警用无线专网的主角,但窄带数字集群系统仍然是主流。
4、宽带数字集群时代
按照十年换一代的一般规律,窄带数字集群系统在我国的使用已经超过十年,下一个新技术新标准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焦点。随着LTE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断成熟,基于该技术的宽带数字集群逐步在业界得到了一致认可。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传统和现代的通信企业都将宽带数字集群作为了下一个无线专网发展的增长点。以美国为例,将700兆频率中的20兆专门划入社会公共安全领域构建全国性的宽带数字集群专网(FirstNet),推动社会公共安全应急无线通信网升级换代。韩国在“岁月号”沉船事件后,也正在考虑利用700兆频率支持警务宽带数字集群系统的建设。国内几家大型的通信企业也将其作为发展重点,华为、中兴、普天相继推出了宽带数字集群专网解决方案和实际的系统,并成立相应的子公司进行具体运作。随着警务需求的日益增加,新技术将不断融入警务工作中。
二、专用无线通推动现代警务指挥模式转变
1、机关式指挥模式
在80年代初期,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建设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应用没有大规模开始。这一时期,勤务工作始终处在对社会治安进行单纯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领导经验决策和行政命令为主。当时的指挥模式碍于缺乏技术支撑,基本与行政传达模式一致,指挥部门隶属于办公室,手段以有线电话为主,无线常规系统仅仅作为补充,是纯机关化的模式。这种指挥模式在当时社会市场化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要求。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整个社会开始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于社会转型导致的各类社会矛盾积聚,使社会治安开始摆脱计划管理的束缚,逐步呈现出动态化的特征。这一时期,警务指挥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概念引入了警务创新,原有的警种职能上“各扫门前雪”和勤务部署上“人海战术”已无法满足社会治安管控的需要,大量警务活动需要打破警种、地域的界限开展,需要联合行动和协同作战才能完成,而专业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破解这个难题提供了可能。同时,沿海和内地一些大城市公安机关,为适应治安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公安机关接处警快速反应能力,便利群众报警、求助,将原为盗(匪)警电话的110逐步扩大职能,拓宽服务范围,建立了110报警台,这一变化也为专用无线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契机。
2、层级化指挥模式
90年代初,公安部将350兆频率化为全国公安专用后,模拟集群系统建设和应用开始大规模开展,指挥中心雏形开始真正显现,110接警后,快速布警指挥成为事件处置的关键环节,当时以MPT1327为主的模拟集群系统的功能特点能够很好满足一线警力和指挥部门的要求,因此有力推动了指挥调度发展,无线通信成为指挥调度的主要手段。1996年,公安部提出建立各地公安指挥中心,实施“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合成作战、有力控制”的警务活动模式,拉开了现代化警务指挥中心的序幕。
但由于当时系统的覆盖范围和规模有限,以及跨区切换、基站联网等方面的制约,像北京这类大型城市仍然采用“统一接警,分级布警”的模式,由市局布给分局,分局再通过相关手段部署给派出所实现出警。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2000年后,还不具备实现直接指挥一线的能力。
3、扁平化指挥模式
扁平化指挥模式最早来源于美国军队,随着C4I系统在美军的广泛使用,减少中间环节、指挥幅度更宽、权力更加集中、调动范围更广已是信息化系统下指挥军队的必然要求。对于公安机关而言,扁平化指挥体系是指由指挥中心直接下达指令,调度一线警力的“点对点”式的指挥结构。该系统以区局指挥中心指挥调度为主,以支队、科室和派出所指挥调度为辅,直接指挥最小作战单元和勤务岗位,实现对警情的快速反应、迅速处置,最终达到提高勤务指挥质效、增强整体防控效能的目的。
2000年后,随着无线数字集群的发展逐步兴起,其优势和特点更加适合现代警务指挥的需要,特别是其在话音质量、抗干扰、加密、数据传输等方面的特点,使数字取代模拟成为必然。尤其是数字集群系统提供的短数据和定位在终端上的集成,直接导致了对每个单兵和巡逻车的定位,这一变化使警力的分布和状态能够和警情变化在电子地图上互动,根据警情部署就近警力成为可能,成为扁平化指挥形成的条件之一。同时,随着无线网络覆盖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以及无线终端配备率的进一步提升,无线指挥已经能够覆盖到几乎全局所有民警,指挥模式由各分县局职守各自通话组变为职守统一一级网通话组,实现一报直报。虽然多种技术共同发展促进了扁平化指挥的形成,但无线数字集群系统的规模应用无疑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支撑,其结果是大大地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处置效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都不断增强。毫无疑问,无线指挥调度已经成为公安警务工作的生命线。
三、宽带数字集群技术对未来警务指挥的影响
宽带数字集群,在国内也叫宽带多媒体集群,国际上多称为下一代集群,是指在提供传统集群语音和窄带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宽带数据传输的服务,弥补窄带集群系统的不足。宽带数字集群系统也被认为是将来专网系统的演进方向,国际和国内对于这类系统的测试和试点应用已悄然展开。虽然这类系统离大范围的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在短时间内只能作为窄带的补充,但宽带数字集群为移动警务的实施和警务效能的提升提供了多种可能。
从实战的角度上讲,宽带技术不仅仅是提供更快、更宽的传输通道,而是应用上和模式上更加深刻变革的重要推手。一是让移动警务应用从多终端、多技术向一体化应用转变。让一线警务人员在一部终端上使用除语音外的更多信息服务,目前困扰一线警务人员的数据信息获取和现场重要信息的上传得以解决。以前需要不同终端、不同技术完成信息的查询反馈、信息回传、信息推送等业务,现在可以在一部终端上完成,更加方便、直接,可减轻用户的负担。虽然目前从实战来看,仍然倾向于一部终端一个功能,但随着用户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升和意识的提高,终端融合应用还是主流和方向。
二是让警务指挥从传统粗放式的指挥调度向精细化、个性化、可视化方向转变。依托宽带系统强大传输能力,一线处置警力不仅为指挥人员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多媒体信息,指挥人员也可以针对不同警员所处的现场环境提供更为实战化、定制化的后台信息,前端和后台能力进一步融合,使处置力量“不是一个人战斗”(C4I的启示),指挥体系的整体效能在单点上得以发挥,现场掌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处置手段更具针对性。例如,指挥人员在获取一线人员电台位置信息后,可将现场周边的固定视频监控实时图像提供给处置人员,做到提前预警防范,这种个性化的服务在传统指挥方式中是做不到的。
三是让以纵向指挥为主向纵横结合、协同指挥转变。宽带数字集群不仅加强了上级与下级的紧密融合,而且使参战人员间信息的横向分享更加容易便捷,跨部门、跨警种间的协同行动能力得以提升。特别是各类大型活动安保或重大突发现场处置中,以块为主的多警种、跨部门联合行动越来越多,临时组成的参战部门间的协同指挥变得尤为重要,纯语音的协同可以通过动态重组实现,但数据类业务的现场信息共享在窄带系统中还不能实现,宽带数字集群系统在这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宽带技术已经能够实现视频信息的“集群组呼”,这为多部门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态势意义重大。基于此,“纵短横宽”的指挥格局才真正实现。
因此,宽带数字集群带来的不仅仅是数据传输带宽的大幅增加,更加重要的是现有指挥体系中的“信息倒置”现象将得到解决,一线处置民警通过无线网络在现场获得更多信息后,将变以往的“被动处置、事后反应”为“提前预警、主动防范”,民警具有更强的自主性,防控和处置效率将大大增加。笔者认为,“一体化指挥”将成为未来指挥模式转变的重要方向之一。区别于扁平化指挥,“一体化”指挥模式将具有个性化、协同化和可视化的特点,真正实现指挥人员与实战人员的一体化、不同参战单位的一体化、现场信息的一体化。
“一体化指挥”是指后端指挥人员与前端处置人员在信息共享沟通上更加融为一体,使一对一的个案化指挥和反馈成为可能,指挥层级进一步模糊。指挥中心成为真正的公安机关的大脑,前端一线警力成为信息采集和行动的触角,宽带无线系统成为连接的神经网络。每一条情报、每一条指令将以最直接的方式传输和汇总。虽然宽带无线专网系统逐步将催生一体化指挥的模式,但现有指挥系统和警务终端的更新和演进也是这一进程的必要环节,一系列变化随着宽带无线系统的应用将发生。
在未来,“一体化指挥”模式的形成离不开警务指挥系统的强力支撑,现有的系统将面临升级或换代。作为警务活动触角的最前端,不论是PDT+LTE还是其他演进方式,警务终端都将向着融合化、智能化、宽带化、多媒体化发展,多种网络(PDT、LTE、3G、Wifi等)根据现场环境智能接入,让用户关注实际业务操作,无需担心网络连接。同时,终端在要求更加直观、方便操作的同时,将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更多时候是后端将现场周边的视频、犯罪嫌疑人的图片和相关信息、重要的位置信息等直接推送给终端进行显示,帮助他们更好、更高效地完成任务。此外,作为“一体化指挥”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警务指挥调度台及其指挥员,他们需要将与事件相关各方面后台信息进行集成、整合、加工,适时通过无线网络将最急需、最重要的情报推送给处置民警,为此,他们需要源源不断的将各方面后端获得的信息加工成行动型的情报产品,为一线处置提供支撑。
四、结束语
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公安机关警务指挥模式的发展历程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警务工作的要求、警务活动的客观规律综合决定的,但我们可以看出,警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是促使警务模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并且存在一定的同步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专业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研究也必将涉及到警务指挥模式的发展探索。
随着当前社会形势的日益复杂,特别面对是反恐维稳任务对公安机关的巨大压力,以及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全的更高要求和期待,警务指挥效能无疑将面临着考验和挑战,站在实战的角度思考和谋划未来警务指挥模式和技术服务支撑是公安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技术创新变革和业务模式转变相辅相成,提前为将来的变革进行技术储备与谋划,做好充分准备将有利于我们更加从容应对未来的挑战。